第1460页

“户七万三千,人口近四十万,但凭一个城池,就能达到这样的人口数量,不愧是西南魁首之城。”

陶商一边看着表册,一边啧啧赞赏,同时用眼睛扫视着下方的黄权,王累,刘巴,李恢,秦宓等人……

这些人都是低着头,不吭声。

陶商微微一笑,也不在意,他放下手中的户籍表册,道:“各位既然已经随刘季玉一同归附了朝廷,那今后便是大汉的臣子了,也就是陶某的同僚,咱们同僚之间,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不必遮遮掩掩,你们心中有什么不痛快的,但说无妨。”

众人依旧是低头不答话。

陶商似是无所谓一般,道:“你们不答话,也没关系,但不论如何,咱们今后都将一块治理蜀地,若是大家彼此心中有隔阂,只怕这块丰乐之土也未必能够治理的好,希望诸位心中都好好做一番细思。”

黄权闻言,神色似是一动。

他拱手道:“听丞相之意,似乎对治蜀颇有见地,不知对于发展蜀中,丞相有何高见?”

陶商笑了笑,道:“黄公终于肯跟我说话了,那我想先问黄公,发展蜀地的首要之难是什么?”

黄权挺起了胸脯,很是郑重的道:“自古以来,虽然蜀人自认为早已统一于中原正朔,但蜀地西逼于戎,南逼于蛮,地理位置偏远,且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语,既便富饶如成都,在中土之人眼中,仍然带有异域之感。”

陶商点了点头,道:“黄公之言可谓是正中要害,对于川蜀之地来说,这道路和位置确实是一大难题,这是天生的自然劣势,更改不得,我亦无法,但是相对于劣势,川蜀也有着他的优势,我们只需扬长避短,便可。”

黄权扬了扬头,道:“敢问蜀中何为长?”

“安定。”

陶商掰起了手指头,道:“中原之地和西北之地,屡遭动乱,江南和金陵之地,我已经收留了大量从中原迁移的流民,但现在这种情况,即使是江南也不足矣称接那么多的人,特别是关中流民,大部分都是往西川而来,毕竟相比于中原,蜀中可谓安定富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蜀中的人力,也算是蜀得其时吧。”

顿了顿,陶商又道:“蜀中的织锦业,天下闻名,在我看来,若是要发育川蜀,首要扩大丝绸业,将蜀锦的品种增多,特别是蜀锦的花样,要不断的发展创新,我们马上就会迎来和平年代,到时候蜀锦上要多增吉祥图式,不光是现如今的飞鸟走兽样式,还要有百花争艳,江川河鱼,如意牡丹等等,自身的优势一定要发展创新,这是发展的第一定律。”

秦宓,李恢,王累等人互相望望,眼中露出了几分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