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页

他必然还是想要图求发展的。

但曹操想要发展,他首先需要客服的有两大因素。

第一就是自己手下十万将士士气的问题。

曹操麾下的兵将,大部分都是中原兵将,他们很多人的家乡在豫州和兖州各县,家人也在那里,如今跟着曹操远赴他乡,将士们心中没有不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因此在整体士气方面,一直提升不上来。

第二点,就是兵源的问题。

自从孝灵皇帝开始,关中境内就一直处于动荡时期,特别是后来还经历过董卓执政,因此人口大量外流,比起黄巾起义之前,几乎少了一半,而且这些人口当中,还有许多都在那十余路关中诸侯的治下,因此曹操再想召集到新的兵源,就不太容易了。

关中治理需要人,但若是要对抗陶商,则更是需要人手。

对于兵源的问题,曹操现在感觉非常的头疼,但偏偏又没有办法解决。

这个问题就像是大山一样的压在了他的心头,让他的头风一次一次的犯,每一次上火,他便立刻头疼了起来,准时准点,一点偏差都没有。

这一日,曹操的头又疼的不行,折腾了大半宿才睡着。

次日,曹操在头风缓解了一下之后,便立刻派人找来了贾诩。

中原之战,贾诩一直留在长安,和雒阳的钟繇一起,负责一些安抚关中诸侯的事宜,但等了曹操回到长安之后,贾诩便又将手中负责诸事交了出来。

坐在了曹操的床榻边,贾诩向着曹操一拱手:“司空。”

曹操伸手从额头上拿下方巾,苦笑道:“最近这头风,当真是犯的越来越频繁了。”

贾诩道:“司空保重身体,三军将士刚刚踏足关中,诸事繁多,都离不开司空评断。”

曹操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好半晌才道:“文和,你在凉州出身,当年也曾游历关中,如今咱兵源不足,但是关中人丁不足,难以扩充兵源,马腾,韩遂那些人的兵马,也未必能完全为我所驱,似如此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