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袁绍操办这一切的时候,其麾下的斥候传来情报,说是陶商夜袭夏侯惇和曹仁的大寨,夏侯惇中箭身亡,整个曹营皆为其披白出丧。
袁绍听了这个消息,不由大喜过望。
夏侯惇和曹操的关系,袁绍还是比较了解的,此人如今死在陶商的手中,以曹操和夏侯惇的亲密关系,必然不会跟陶商善罢甘休。
如此一来,自己则是就有时间能够喘息了。
但袁绍还没高兴多久,斥候却传来一个消息,曹操居然突出冀州之争,转战三河之地屯兵,也不知他是为了攻打并州,还是为了转战关中。
但不论曹操是想转战关中,还是改图并州,冀州之地,现在就只剩下袁绍和陶商二强争锋。
袁绍虽然底子雄厚,但北方有南匈奴,幽州旧部,黑山军,乌桓等众与陶商相呼应,呈现多方合围之势,将冀州的袁绍紧紧的包裹在了其中。
这一仗,对于袁绍来说,或许是比官渡之战更为凶险。
……
邺城。
袁绍在自己的正厅间,一盏接着一盏的喝酒,他的桌案上摆着皮图,上面标明了陶商的五路兵马,分别陈列在冀州的各方。
根据探子来报,南匈奴的兵马在司马懿和赵云的带领下走渔阳南下中山,乌桓的兵马在郭嘉的授意下从右北平前往渤海郡,幽州旧部的人马在鲜于辅和田豫的率领下,前往涿郡,黑山军则是攻常山郡,走锯鹿。
陶商本人的兵峰则是直指邺城!
五路兵马,浩浩荡荡,同时出兵,从各个方向对袁绍的中枢邺城发动进攻,一时间,整个冀州之地纷纷告急。
因为乌桓承认袁绍乃是指使其部谋害天子的真凶,袁绍四世三公的声望,在天下士族中本就跌落到了谷底……
与此同时,金陵陶军将乌桓贼首丘力居,楼班以及苏仆延等人尽皆诛杀,重立乌桓王踏顿,不但是为先帝报仇雪恨,更是将中土汉人的声望再次推向了一个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