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闻言笑了:“今时不同往日了,今日的孙陶两家,已是仇敌矣,再也不复当年之友谊。”
诸葛亮平静的道:“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昔日,孙将军之父与陶太傅联手共讨国贼,今日孙将军与陶太傅共同联手,再讨叛逆,岂非顺应天意乎?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周瑜很是平静的看着诸葛亮:“不知先生口中的逆贼,是谁人?”
诸葛亮淡淡道:“寿春,袁术。”
周瑜闻言则是哈哈大笑。
“诸葛先生,你这话说的不对吧?袁公乃是天子亲命的后将军,昔日与伯符兄之父亦是生死之交,伯符与我,都在后将军麾下任职,这天下岂有自家人讨伐自家人的道理?”
诸葛亮淡淡的笑着。
只见他轻轻的一摇白羽扇,问周瑜道:“去年年底,家师与袁公路共同出兵豫章郡,会猎于江东南昌城,袁公有麾下精兵五万,却只派孙将军领本部的两万人马占据南昌与家师的六万之众相抗,他自己的主力兵马却迟迟不至,敢问公瑾兄,袁公此举深意为何?自家之人之所行,便是这般道理么?”
周瑜的眼睛一眯,目光中闪出一丝寒意。
好小子!果然有些见识。
周瑜笑道:“军马调度,钱粮运转,皆无常事,袁公行军一时延误,又何足道哉。”
诸葛亮摇摆着羽扇,感慨道:“河北袁绍,淮南袁术,目下虽然彼此敌视,但两人毕竟出自同门,两人敌对,尚可一南一北足矣傲视天下,若有一日两军联合,收尽天下士子,当世诸侯,在其眼中岂不皆为草芥?”
周瑜依旧是笑,静静的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丝毫不尴尬,继续道:“家师在金陵城时,曾对亮曾多有感慨,可怜孙家军依附于袁术,仰人鼻息,若孙文台在世,安能使这偌大的天下,无孙氏兵马的尺寸之土?”
“好!”
周瑜站起身来,一边鼓掌一边看向诸葛亮,道:“真是个少年英杰,太平公子之门徒,果然了得!那瑜不妨请教一下先生,当今天下,何处当是孙氏兵马的立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