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商深感郭嘉的眼眸之毒,点了点头,言道:“干哥哥说的没错,司马懿这孩子确实是动静结合,我也是这么觉得的,那诸葛亮呢?”
提起诸葛亮,郭嘉的表情则是完全变了。
浪子的嘴角似是挂起了一丝极为欣赏的微笑。
“诸葛亮这小子,实乃是个本分的孩子,他在治政方面的想法与眼光甚是突出,其思绪也极为敏锐,郭某像他这般大时,可是提不出他那些独到的见解,此子之能,当远在司马懿之上,不过这孩子却有一个毛病,就是做事太过认真,而且有些墨守成规,这是一个缺陷,但人嘛,总有优点亦是有所缺点,终无完人,有些事情若是要改,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陶商点了点头,道:“不管他们两个是什么样的个性,但终归只是下一代的人才了,等他们长大到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这个大乱的天下,说不定就已经结束了,到了清平之世时,那就得看这两个孩子当如何去寻找自己的位置了。”
郭嘉哈哈大笑,爽朗道:“天下人才,若想善用,需得有好的制度与把控,人主和人仆之间,永远是在平衡斗争的,这一点在郭某看来,不会有人能做得完美,但却可以不断完善,就像是你今天面对的问题一样,实则却是这天下诸侯中,每一个人主都在面对的问题,你对徐州的士族有所忌讳,可又焉会知道,袁绍手下的那些士族,势力更是无比庞大,袁绍身处漩涡之中,完全只能依靠他手下的士族行事,不能有丝毫的偏颇,跟他比起来,你的这点处境,不过是滴水之难,不足挂齿。”
郭嘉的意思,陶商心中大致明白。
对待手下,若是想平衡安定,最重要的还是制度与手腕,平衡点要掌握的恰到好处。
天下之大,没有一个诸侯不是如此,自己眼下的这些事,确实不算很难。
若是自己真的有幸可以存活到乱世终结,那按照陶商的想法,他是有一套可以制约下属的手段和士族辅臣们权力的方法的。
毕竟后世的朝代中,似此者比比皆是。
最值得借鉴的朝代,或许是宋、明、清三朝吧。
一锤子定音的事,到时候再说。
“干哥哥,除了这两个孩子之外,过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一个人来咱们金陵城,这个人对我非常重要,我希望干哥哥能帮我好好带带他,闲来没事时,也可以多教教他本领,我希望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才干。”
郭嘉闻言先是一奇,然后仔细的琢磨一下,面上突然露出了惊恐的神色。
“你说的,该不是你的那个弟弟,陶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