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杨奉感觉自己这样草寇出身的人,陶谦未必会看中,且陶商的军事实力并不为杨奉所看好,虽然这个老头手底下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但跟拥有强大的军事基础的李傕相比,还是颇有差距的。

而且来与自己谈判的却仅仅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在杨奉看来,更是如同闹笑话过家家一般。

但陶商代表的毕竟是执掌三郡的刺史,杨奉犹豫了许久,终究还是来见陶商碰碰运气,虽然希望并不会太大。

也不知道老杨家这一阵子祖坟是不是喷火冒青烟,居然还真被他碰出了点门道。

陶商与自己的谈话中,丝毫没有蔑视的意思,而且话里话外,还隐隐展露了徐州军的一部分实力。

连自己暗中与李傕交涉这样的秘事都被徐州军挖出来了,光凭这一点,就令杨奉对陶氏刮目相看。

其实跟后世时公司招聘挖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强大的市场前景和实力,凭什么让别人跳槽?

看着杨奉阴晴不定的脸色,陶商决定稍稍的再添一把火进去。

“杨将军,还是那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若论实力,我徐州在天下诸侯之中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跟董卓更是没法比,但若论及发展,我徐州军的前景实是令杨将军无法想象……就这么跟你说吧,连御史中丞皇甫嵩都客居在徐州军中,将军对我徐州军势未来的前景,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皇甫嵩”三个字经陶商的口一说出来,犹如撞钟一般,又在杨奉的心中重重落下了沉猛的一击。

这一段时间,皇甫嵩的大纛旗立在白波谷的下方,除了令自波城内普通士卒望之胆寒之外,白波谷内的五位大帅,每日登高望远看着白波谷下方的那面大纛旗,也各自惴惴不安……皇甫嵩的威名和恶名,对于黄巾来说,实在是太高了,惧怕和仇恨这两种情绪在黄巾出身的人心中已经是彻底的糅合在了一起。

对杨奉也是如此,那绣有“皇甫”二字的大旗……端的是辣眼睛。

心中权衡利弊了良久,杨奉心中终于捋顺出了一个大致的思路。

“陶公子,尊父子如此盛情,奉感激不尽,在下不过一介草莽之徒,若能侥幸得大州刺史收留,实乃如再造之恩矣!”

陶商令人用肉眼察觉不到的速度撇了撇嘴:“如此说来,杨将军你是答应了?”

杨奉舔着脸道:“若是徐州方面,能答应在下几个要求,奉愿意脱离泥淖,归顺于陶刺史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