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页

“程兄可知道,我收购的大部分都是稻谷,你的面粉厂对我来说,根本没有用处。”洪四笑了笑,没有马上拒绝,虽然不清楚陈淼想干什么,但他就一个原则,忠实的扮演好自己现在的角色就行了。

这就是最大的“真”。

“知道,所以,我打算再购买一家精米厂,现在市场上米价不断上涨,而粮食价格在未来几年内都可能维持高价位,做粮食生意那是绝对有利可图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东南亚进口稻米,那边的稻米甚至比国内还要便宜……”

池内樱子本来还有些不屑于陈淼做生意的手段,但是听下去,她不禁严肃起来,陈淼不是不懂做生意,而是他的思维比许多人要宽,要活的多。

很多人根本想不到从外进口粮食,而他却想到了,东南亚是种植水稻那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粮价相对来说偏低,但是进口粮食不是谁都能做的,而且这些国家也未必肯卖给你。

你想赚这个钱,也未必有门路。

至少在池内樱子看来,义信社是根本没有这个资源和能力的。

陈淼有吗?

他现在也没有,可未来呢,那就不好说了,起码比义信社的机会更大一些,而且,如果得到日本海军的支持的话,那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除了对资源和土地的渴求之外,还有就是需要一个巨大的商品倾销市场。

日本市场太小了,生产的物品又过剩,比如棉纱,但国内又资源短缺,这就矛盾了,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可另外一方面资源又短缺。

要说,那就不生产就是了。

不生产,工人就要失业,失业就要社会动荡,没收入,没饭吃,没资源就不能发展工业,工业得不到发展,科技也就无法进步。

经济要流动起来,才有活力。

战争是政治、经济的延续,这一点是不假的。

“程先生,我想等你把你说的实现了,再来找我吧,失陪了。”洪四直接将陈淼撂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