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这才重新坐了回去。
方丈:“清池,你也来坐。”
“是。”
八位老僧坐定。
方丈终于看向王鲤,和蔼地说:“孩子,你可愿入我佛门?”
闻言,清池顿时着急起来,他与净缘交好,深知王鲤不愿出家,于是刚才趁热打铁想要直接收徒,却被几位师兄弟扰乱。眼下王鲤恐怕已经清醒过来,方丈师兄再这么一问,岂不是又要没戏?
八位高僧,同时注视着王鲤。
终于有人愿意问我的意见了!
王鲤心中不禁感叹。
从他走出藏经阁到现在,这群老和尚居然就只让他说了一句话。
不过,王鲤面对眼前这位老迈慈祥的方丈却不敢有所不敬。
白龙寺是修行之地,虽然门人稀少,比不得那些大宗大派,可也非凡俗寺庙。身为白龙寺的方丈,清正大师绝非等闲之辈。更何况,清正大师那眯眼的模样,总会让王鲤想起上辈子的某句话。
他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故作思索之状。
见此,清正方丈并不着急,反而转头看了看两旁的师弟,又说起另一件事来。
“诸位师弟可知,要想经中悟法,该有哪些前提?”
闻言,几位僧人心中有所明悟,将目光从王鲤身上挪开,先后作出回应。
而王鲤也从他们的交流中得到了答案。
由佛经之中,悟出修行法门从来都不是虚言。
只不过,净缘僧人说的不那么全乎,甚至完全没有沾到重点。
首先,是王鲤已经发现的:并非所有经文都能用来领悟真正法门。
那些没有佛音梵唱的经书背后,抄录之人也许是一个刚刚剃度的小沙弥,也可能是一个凡俗信众。这样的经书虽然文字没有错漏,可那真正的法门并非简单藏于横折撇捺或字里行间当中。
唯有那些独显神异的经书,或由经年苦修的僧人秉持心念书成,或由大德高僧以精深佛法加持,甚至是那些已经修成了果位的大能注入佛韵,才能有王鲤“听”到的那些或大或小、各不相同的异象。
此一步,便已经将诸多僧众排除在外。
盖因此类经书十分稀有,向来传承有序,外人无法触及,僧人也难得一见。
其次,就算真有一、两本佛韵经书意外流传于世,也很难被轻易看出异常,如同王鲤现在所持的《妙法莲华经》第五卷,哪怕是在这白龙寺里不也是未曾受到重视,多年来只是和其他六卷普通经文摆在一起么?
最后,即使有人发现了这一卷经文的独特与珍稀,也并非抱着它没日没夜地苦苦参悟就能领悟法门。
世间万千佛门耸立,流传至今无可计年。
此类经书稀世少传,但诸多寺庙或多或少也有继承。
而在如此条件下,历年来,也未曾听闻佛门中时常有人从佛经里悟出修行之法门。
那些修行多年已有所成的僧人,倒是能够花费时间从中慢慢提取出法门来,可这般作为却已经不是“经中悟法”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