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7页

若是将具体的字义和音韵标注录入的话,恐怕会再厚三倍。

我等著作音韵书籍,是为了教化之用。

可是若达到了四尺以上的厚度,推行以后,恐怕不便于携带,百姓们也买不起。

最终,它很有可能会被收录到各家富户的藏书之中,而不是百姓们手里。”

寇季听到这话,有些意外。

依照大宋大部分读书人的习惯,他们著书,根本不考虑厚度的问题。

因为他们在著书的时候,从没有想过将书送到百姓们手里,让百姓们观看。

他们从一开始,针对的就是那些读书人。

在这个读书人稀少的时代,每一个读书人都是很值钱的。

家有薄产的读书人不提,贫寒的读书人,只要不自己自暴自弃,赚一些小钱还是很容易的。

帮人抄书、代写书信等等,都能赚取一些钱财。

所以,读书人都有钱。

著书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读书人买不买得起书的问题。

贾昌朝和一众大儒们,能在著书的同时,将百姓们买书的问题也考虑进去,这十分难得。

由此可见,他们中间一大部分人,是真的在为百姓做奉献,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成名。

“诸位贤达能为天下百姓考虑,天下百姓应该拜谢诸位才对。”

寇季感慨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