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知道谢迁虚报西北军情,逼迫朱厚照返回京城,结果却被王琼的上奏揭破,现在朱厚照回京路上吃喝玩乐,一点儿也没着急赶路的意思,如此一来恐怕短时间内很难返回。
谢迁的不满基本源自于此。
心里门清,但杨一清却故意装糊涂,道:“照理说东南沿海战乱已平,连宁王也已作古,此时更应休养生息……却不知为何沈国公非要滞留江南,还有意跟佛郎机人开战?”
谢迁道:“还不是他有别的打算……其实早些时候,老夫给他写信,让他回京,履行吏部和兵部尚书的职责,打理朝政,结果却惹来这份没来由的上奏……”
说话间,谢迁把沈溪的上奏放到桌子上,没显得有多气愤,神色有些让人琢磨不定。
随即谢迁转变口风,道:“不过……要确保大明海疆平靖,的确应该有所付出,之前截留的财货,若实在不行的话就送过去,如此接下来一段时间他的日子也好过些。”
杨一清又是一怔,没听明白谢迁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本来谢迁对沈溪有诸多不满,推诿之意明显,谁想转眼间便同意奏请。
杨一清心道:“谢阁老这是作何?之前不是说此等事都要等圣上批复?为何他却好像是要自作主张,把之前所拖欠款项都给补上,难道他支持沈之厚留在江南?”
不过仔细一琢磨,杨一清便明白过来:“谢阁老名义上催促之厚回京,但其实却巴不得之厚留在江南,毕竟之厚在朝中影响实在太大,他不回朝堂便不会有大的纷争,所有朝事谢阁老都可一言而决。”
想到这里,杨一清道:“谢阁老,那该补多少过去才合适?”
谢迁漫不经心地道:“以前拖欠多少,就给他送多少,陛下不是交待过么?这件事陛下早有决断,因此不需要再作请示,他现在这份奏疏……便当没看到吧。”
说完,谢迁拿起沈溪的上奏,当着杨一清的面,直接丢到炭火旺盛的火盆里。
杨一清这一惊不老小。
有人居然敢把朝中大员给皇帝的上奏直接烧毁,还是堂堂首辅大臣这么做,而上奏者更是朝中影响力巨大的沈溪,这不是公然挑战皇帝的权威是什么?
杨一清面对此等情况却不敢多言语,对他来说眼前所见实在太过震撼,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