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0页

寒门状元[校对版] 天子 1329 字 2022-10-24

杨廷和早就烂熟于心,此时也未再看奏疏,直接回答:“两万人马,从京营调拨。”

谢迁霍然站起,惊愕地问道:“多少?两万?还是从京营调?京师出了状况他能承担得起吗?”

不由自主,谢迁上来便质疑沈溪,等把话说出口,他突然想到之前答应沈溪不会克扣战争资源,一张老脸瞬间有些挂不住。

杨廷和道:“在下也觉得之厚调拨人马太多,动用的军资粮草之数远超以前他几次平乱战事,甚至比西北之战所用都多。”

或许是感受到谢迁对沈溪有意见,杨廷和没有遮掩,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但让杨廷和有些意外的是,谢迁只是刚开始抱怨了两句,随即微微垂头好似在想什么心事,对于沈溪奏疏的内容不再提及。

杨廷和多少有些迷惑,问道:“谢老,您看……”

“唉!”

谢迁叹了口气道,“介夫啊,你有所不知,老夫刚见过他,有关出兵的事跟他商议了一下,他虽然没提上奏之事,却提出让老夫不要干涉他的军事部属,即便要否定,也要由陛下来,老夫实在不方便出手。”

杨廷和这才明白原来沈溪已经跟谢迁达成协议,所以沈溪才会“狮子大开口”一次就要跟朝廷讨要两万人马,还都是从京营调拨。

杨廷和道:“谢老,要不这样,由在下来拟定票拟,回绝他的奏请?”

“不可!”

谢迁摇头道:“他要调拨两万兵马,从道理上说其实没错,中原乱军数量至少有十数万,虽然只是一群草寇,但若率领人马不多,难以对贼寇形成有效威胁,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如今几路平叛人马遭遇的困境,其实就在于出动平叛的人马数量严重不足……”

因为心中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谢迁想着不要为难沈溪,便开始耐心解释起来,这在杨廷和听来非常不可思议。

谢迁最后好像是在做总结:“……老夫既然已答应他,让他放手施为,这两万人马,再加上之前调动的人马,大概距离彻底平叛为时不远。”

杨廷和道:“谢老,此番变乱本就从中原而起,距离京畿太近,甚至兵锋一度已到顺天府,此时从京营调拨数万人马出征,势必影响京畿安危,如此莽撞之举怎能轻易而为?出了问题,咱们可承担不起。”

对于杨廷和来说,他说话的态度已非常诚恳,算是站在一个保守派的角度说明问题症结所在,那就是面对叛乱,首先要保证京城的安全,这也符合朝中多数人的想法,以前谢迁也是如此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