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道,“且按照规矩来说,也不该是由他来晋司礼监掌印之职,退一步说,即便是入了司礼监,最多也只能当个秉笔,怎能直接跳过秉笔升任掌印?”
戴义苦笑道:“陛下决定的事情,难道做奴婢的有资格反对不成?沈大人大概率会支持张公公,到底他们曾一起出征,关系匪浅……谢大人莫要以为咱家是来告状和挑唆,咱家其实说的都发自肺腑,属于掏心窝子的话,您就听咱家的一句,一定要去见张公公,跟他把事情商议好了,咱家也不希望将来沈大人在朝中呼风唤雨。”
谢迁脸色阴沉,没有多作评价。
戴义则显得很着急:“咱家还有一些消息要告诉沈大人,说过便回去,这两天内便将告老还乡之事完成,好在这次高公公没打算走,他以后会继续留在司礼监,这也是太后娘娘下的旨意,至于旁人……咱家不好评断,知道的消息并不多。”
谢迁点头:“若戴公公已做出决定,那本官又如何挽留?只是……很多事应该还有转圜的余地。”
“没有了,一切都定下来了。”
戴义叹道,“跟以前不一样了,这朝堂早变了风向,以前或许司礼监内各职司太监还能站出来说两句话,但在刘公公跟张公公后,风气就变了,咱家也怕朝廷出事,只能把事情交托谢大人,您才是大明的顶梁柱。”
第二三二七章 宴无好宴
谢迁并不觉得戴义说的话有多少诚意,便在于他对司礼监这些太监的信任度非常低。
无可否认,谢迁以前很尊重戴义,这次戴义前来拜访更像是在警告他,让他留意张永,同时小心小拧子,变相提醒让他警惕沈溪。
甚至于这次一同前去紫荆关担任迎驾任务的朱晖跟杨一清,这些人都可能跟司礼监掌印选拔之事扯上关系。
谢迁没给戴义做任何承诺,因为他自己也在反复考虑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本来他想去保国公府见沈溪和朱晖,但在仔细斟酌后,便放弃了。
现在这个时机非常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宁可选择回府,也不愿意再牵扯进这件事。
回家的马车上,谢迁依然在想这个问题。
“既然一切都要推倒重来,那朝中一些老家伙的确该退下去了,吏部和礼部已确定要换尚书,之厚很可能会晋位吏部尚书,其他职务也会有相应的变动,只有我这个老家伙才会死皮赖脸一直留在内阁首辅的位子上,就算赶也不走!”
谢迁显然没有刘健和李东阳那样洒脱,发现事情不受控制后可以直接请辞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