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让我如何跟朝廷说?毕竟我这边还没到宁夏。”沈溪看过信函后,摇头叹息。
林恒显得很为难:“沈尚书到底乃是陛下派来平叛的正差,而杨军门是副使,若大人跟朝廷申领的话,想必陛下会做出明智的判断。”
沈溪道:“曹总兵率先带兵进宁夏,这件事我会在奏疏中详细列明,但有些事不是我奏禀了,就一定能奏效,林将军该知道,现在朝中是谁当权,杨巡抚这路人马可是有刘瑾的支持……”
林恒听到这话,立即把夺他和曹雄军功的杨一清当成了敌人看待。
沈溪问道:“那如今杨巡抚在宁夏镇城内,做出何举措?”
林恒摇头道:“末将出宁夏时,杨军门尚未带兵入城,这两日末将也是紧赶慢赶才回,以曹总兵和地方官员、将领的意思,都希望大人您能早些进宁夏主持大局,这西北只有您才能服众,其他人……难得人心!”
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
林恒代表的是武将的利益。
杨一清则是文官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算这一战是曹雄和林恒等武将打下来的,但涉及军功厘定,他们没资格跟进士出身的杨一清争。
大明自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地位大幅降低,多依附朝中权臣。掌控中枢的文官把功劳看得很紧,遇到战事主要战功一定归属文官,彰显儒家治国理念。
但现在杨一清有了沈溪这么个“竞争对手”,曹雄和林恒等武将又看到希望,自然觉得,主帅和副帅免不了要争功,晚到一步的沈溪肯定会拉拢他们这些武将来跟杨一清斗。
当然这其中最关键一点,杨一清声望不及沈溪,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那些武将宁可让沈溪领首功,也不想把首功给一个只是腿跑得比较快但其实根本没经历任何一场战事的杨一清。
沈溪从林恒讲述中,大概明白现在宁夏镇那边是怎么个状况。
这会儿杨一清因利益跟三边武将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无论颁行什么安民政策,执行起来都困难重重,毕竟杨一清需要这些平定地方有功的武将作帮手,但现在武将们却暗地里联系沈溪,公然拆他的台。
沈溪道:“林将军星夜兼程赶回来,这会儿应该很疲累了,不如先去休息……”
林恒急匆匆地道:“现在曹总兵那边日思夜想盼大人莅临,末将怎有心思去睡?不知大人几时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