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一番话说完,乾清宫内陷入一片死寂。
朱厚照手捂下巴,凝眉思索,谢迁愤怒地盯着刘瑾,却不知该如何反驳其观点,心下感慨不已:
“如此阴狠毒辣之徒,提出的建议一针见血,而之前显然未曾思虑周全,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将其中利害关系考虑清楚并拿出对策,说明此人有急才。此等小人,将来我该如何应付?”
就在谢迁为难之时,朱厚照已打定主意,霍然站起,厉声道:“刘公公之提请,朕认为甚是恰当,之前朕就看韩文那老匹夫不满,说白了,当日非刘少傅挑头,而是此人跟朕过不去,亏朕一再容忍他……”
“现在火候差不多到了,是该让罪魁祸首离开朝廷,回乡检讨一下自己的过失。哼哼,之前已要挟过朕一次,这次还想联络朝臣要挟朕,是到朕反击的时候了!”
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无策
朱厚照出手了。
亲自下旨罢掉户部尚书韩文的官,让韩文没有告老还乡的机会。
既然你请辞,那我就直接削除你的官职!
在大明,罢官跟自己主动请辞有很大区别。
大明朝廷一向礼重文官,一般文官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一定能留住自己的官位致仕,甚至被人弹劾,犯一些不太大的罪过,都可以一笔带过。
直接被罢免官职,而且还是六部尚书这样的重要位置,可以说让韩文没法做人。
就算朝臣大多知道韩文是因言获罪,但市井百姓可不知,尤其是韩文洪洞老家的乡亲,肯定以为他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才让皇帝下旨降罪罢官,对韩文这样死要面子的老臣来说,荣誉大过一切。
朱厚照一意孤行,要罢免谁的官位不走内阁和吏部,而是直接下圣旨,造成既定事实。执掌司礼监的刘瑾在旁摇旗呐喊,谢迁虽贵为内阁首辅,对此却束手无策,只能选择袖手旁观。
谢迁倒不在乎自己被罢官,以他豁达的心境,什么事都可以接受。
面对皇帝针对文官集体请辞而展开的凌厉反击,谢迁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因为他知道事已既此多说无益,他出来反对也无济于事。而且他也觉得,韩文煽动百官要挟皇帝这点做得有些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