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页

寒门状元[校对版] 天子 1446 字 2022-10-24

渠水周边有侗族和苗族山寨,至于这些隐匿在崇山峻岭中的山寨的具体方位,沈溪不想调查,更不想在这上面费什么神。如果沈溪想过一地便拔一寨的话,可能十年都到不了桂林府。

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很多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只有索道作为进出通路,沈溪不认为自己有少数民族跋山涉水如履平地的能力。即便有,他也不屑为之,作为一个文明人,他清楚大时代的背景,南方民族融合是大趋势,他不想让民族矛盾激化,而是尽量维持一个相安无事的大好局面。

沈溪作为两省总督,汉人百姓是他的子民,异族百姓也是他治下之民,二者不分轻重。

只是叛乱朝廷的部族,他必须要采取强硬手段坚决予以打击,以此来显示朝廷威严,起到一个杀鸡骇猴的作用。但这一路,他仍旧是以怀柔政策为主,只要有一两次决定性的胜利,后续战事就顺利多了。

第一四六〇章 又添新兵

沈溪带兵攻打通道县,以江赣都指挥使司、湖广都指挥使司所部合计四千人马,沿官道和渠水一路向南。

这场战事没有多少悬念,沈溪率领的兵马,粮草齐备、且有新式火器助阵,而叛军在宝庆府城邵阳一役扔掉四千精锐,更由于分别驻守各处,使得兵力分散,且其粮草、辎重和兵器都远逊官军,只要沈溪不犯轻敌冒进的错误,胜利可期。

看起来沈溪长途奔袭,在战略上处于被动,但其实天时和人和都站在他一边,唯独在地利方面,不及叛军对地形地貌熟悉。

朝廷给予了沈溪足够多的支持,尽管文官集团不断找麻烦,但沈溪最终还是顺利被提拔为六省兵马提调,并且以左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身份领兵,可以集中资源办事情。

此时朝廷对鞑靼战事已宣告结束,加上今年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调雨顺,农业普遍丰收,沈溪征调粮草非常顺利。还有一点比较关键,沈溪在西南六省拥有最高权威,可以调动所有力量为他所用,比如现在他每打下一地,便从后方调集卫所官兵进驻,根本不用消耗他手头有限的力量,如此还说不占据人和没人会相信。

西南地区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由于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短时间内很难融合。

异族百姓感觉自己受汉族压迫,揭竿而起,但等他们控制地方后需要筹集钱粮,帮助耕种田地,必须要汉族百姓配合,不可能简单杀光了事。

而汉人百姓看似纳钱纳粮投靠了异族,但其实只是委屈求全,沈溪率领大军一来,汉人百姓自然会里应外合,任何城池都有不稳定因素,甚至不用沈溪主动派人联络,那些汉人士绅就会派人出城接洽,因为谁都知道叛军不可能赢,面对朝廷大军,尤其还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沈溪率领,不主动找退路难道想为叛军殉葬不成?

沈溪乃左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西南六省兵马提调,如果不赶紧巴结,等城破后再投诚,那时已经没什么意义。就好像之前在武冈州、会同和靖州等地的情况一样,士绅们简直把沈溪当祖宗一样供着,生怕秋后算账。

沈溪原本的确有跟地方士绅秋后算账的意思,毕竟正是由于他们不抵抗,才导致地方州县相继失守。

但在目前沈溪所持“政治和平解决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方针下,他只能暂时放过这些吃里扒外的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