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把题本看完,抬头打量谢迁,问道:“阁老,学生不明白您的意思!”
谢迁道:“看完了?”
“嗯。”沈溪点头。
“看完就放下,老夫没有让你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只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嗯嗯,就是如此。”谢迁故作深沉,“看眼下情况,陛下不想再把战事持续下去,否则国库亏空会越来越严重……沈溪,你以为如何?”
沈溪道:“现在朝廷是否罢兵,也要问学生?”
谢迁不满地说:“只是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别拿这种酸不溜秋的语气跟老夫说话,老夫提问,你就事论事便可!”
沈溪琢磨,谢迁唉声叹气的,显然这两天都在发愁,想着怎么才能跟皇帝上奏。
眼下鞑靼人撤兵,正是追击良机,朝廷非但不想扩大战果,还想直接跟鞑靼人握手言和,在沈溪看来这有些窝囊。
但有些事,必须量力而行,谢迁说明了,朝廷没钱没粮,即便场面上占优势也打不起仗,干脆罢兵得了。
总结起来两个字——没钱!
就这一条理由就很充分,但朝廷要对天下人有交待,可不能简单说句“没钱”就不打了,尤其对那些饱受战火侵蚀的西北边民来说,难以面对这个现实。
一句话,就是要找到个好借口,为大明上下接受!
第一二七五章 寒心
谢迁说是让沈溪提意见,其实是想让沈溪给他草拟一份奏本,让沈溪找出停战的借口,以便朝廷能对天下人有所交待。
沈溪心想,这破事跟我什么关系?
我说不战就不战?卸我的职不说,还把我的兵马丢在城外,转过头却让我建言停战,我趟这浑水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