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只能有一个主帅,张永的话等于是废话,侍立在沈溪周围的官兵根本就没有搭理他,张永安排半天,最后只能悻悻然回来跟沈溪请示。
沈溪却没有马上下令开炮的打算,张永在旁边嘀嘀咕咕让人听了心烦意乱,当下蹙眉道:“如果张公公对本官作战意图不解,还非要在这里提供参谋的话,不如回去好生休息一番……来人啊,送张公公回去!”
张永怒不可遏:“沈大人,你分明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我是朝廷委派的监军,有权利监督你用兵……放开咱家!”
张永即便发火也没用,被人拖拽着下了城楼。
此时沈溪仍旧在观察城外鞑靼人的状况,即便是黑夜,但因为鞑靼人大多持有火把,距离也不算远,让沈溪对鞑靼人进攻的方向和大概的举动,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判断在什么时候反击最有利。
城外的防御工事虽然修筑到五里左右,但其实堑壕区外围只有几条零散的坑道,以及少量陷阱和藏兵洞。
真正的防御工事,主要是土木堡城塞外两里的八条战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圈,明军的反击也主要是从这个区域展开。
之所以要在城塞外五里开始便修筑防御,除了能跟原本鞑靼人修筑的封锁线相连,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外,其目的不是要杀伤多少人,而是打乱鞑靼兵马的进攻节奏,为防守和最终的反击赢得宝贵的时间。
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
鞑靼营中,鞑靼国师亦思马因站在中军大帐中央桌案前,一脸凝重地看着根据斥候汇拢的情报绘制而成的土木堡地图。
“国师,怎么未到外面的门楼上观战?难道是觉得这小小的土木堡,不会成为我大军的阻碍?”
一个女子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说的是汉语而非蒙语,亦思马因抬起头,最近时常浮现在脑海中的美丽面庞出现在眼前,正是达延可汗巴图蒙克的妃子,跟随他作战的“昭使”阿武禄。
阿武禄神色疲惫,前一日明人援军增援土木堡,她寝食难安,此时亦思马因和亦不剌兵马云集土木堡外,她怕被追究责任,所以来亦思马因的中军大帐试探口风。
亦思马因从未想过追究阿武禄的责任。
毕竟阿武禄是达延汗的妃子,即便偶尔犯些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把过错归咎到女人身上,在亦思马因看来是无能的表现。
亦思马因具有强烈的大男子主义作风,但心底里也佩服阿武禄这样的聪明女人,当下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