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消息就是,宁夏后卫卫城没有失陷,但伴随这个好消息来的却是当前面临的压力可能会加重。
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渡过黄河的鞑靼人应该是一部偏师,虽然连续攻克永宁州和岚县,但此后再无消息传来,就证明敌人没有继续攻城拔寨的实力。但如果鞑靼人把进攻的重点从西线的宁夏、甘肃等边镇,转往东线,那太原和大同镇面临的压力就会成倍增加。
先不说大同镇,一旦太原府门户洞开,鞑靼骑兵除了会肆虐繁华的山西腹地,还可以向东攻打苇泽关和固关,一旦两关失守,华北平原就对鞑靼人敞开门户,要不了多久就会波及京畿重地。
“尚书大人,您看……这如何是好?”
将领们没了主意,近来兵败连连,他们需要有人出来帮忙出谋划策,这样出了事有人顶缸,不管从哪方面看,这个人都是刘大夏最合适。
刘大夏略一沉吟:“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撤往宁武关。先确保大同镇的安全,再策应南面的太原府和汾州。”
虽然众军将很想在八角所休整几日,不想继续行军,但听到刘大夏的军令,始终是撤兵而不是进兵,不用再冒危险,这军令怎么都要遵守。
“得令!”
众军将在领命时,脸上的神色多少有些窝囊。
以前鞑靼人强横的时候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惨败,现在据说是鞑靼人最虚弱的时候,自己反倒将西北大片疆土丢失。
等众军将离开后,刘大夏仍旧伏案看着地图,他思来想去,念及的都是如何堵截鞑靼兵马东进,对于尽快恢复同大同镇、宣府镇联系的紧迫性,依然没有引起任何警觉。
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
就在刘大夏退守宁武关时,沈溪基本完成居庸关内的补给,筹集到八十门火炮,外加佛郎机手铳九百四十八支和老式的两头铳、夹靶铳一千五百多把,还有四十多车火药,然后带上之前朝廷配备的粮草物资,准备出发前往大同镇。
目前刘大夏的目标是宁武关,而沈溪领援兵驰援大同镇驻地大同府,看起来两人会师的可能性很大。
但其实上,刘大夏正密切关注鞑靼人的动向,一旦之前出现在岚县的鞑靼兵马掉头向西攻打镇西卫或者兵进两岭关、天门关,刘大夏就会相应作出变动,而沈溪前进途中若遭遇鞑靼兵马,也会改变目的地。
很多时候,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沈溪正是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没有贸然出兵,况且如今随军部将,胡嵩跃和刘序等京营把总,正在跟他扯皮,讨要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