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翊和诸葛亮没说什么,赞同周瑜的建议。

孙翊是希望曹仁投降的——不管怎么说,曹仁毕竟是曹英的从叔——但他不能主动提出,尤其是祖郎战死之后。之所以将指挥权交还给周瑜,就是周瑜出面劝降比他更合适。

果然,贺齐及祖郎旧部虽然遗憾于不能击杀曹仁,却没有正当的理由反对,只能默认。

他们只能寄希望曹仁不肯投降。

……

次日一早,吴军各部后撤,就连贺齐都放弃了方山南麓的阵地,退到方山西麓,扼守蜀军西撤之路。

霍峻被提升为偏将军,统领祖郎旧部。

樱岭一战,祖郎被曹仁突袭中军而亡,但他的部下损失却非常有限,甚至杀伤还远远超过伤亡。只是大将阵亡,再多的功劳都没有意义,各营中郎将、校尉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怂,接受霍峻的指挥。

周瑜利用缴获的战船组建了水师,亲自指挥,沿江巡逻,不给曹仁撤退的机会。

孙翊率部驻守在方山北麓,与山上的蜀军大营遥遥相望。

周瑜没有立刻派人劝降。按照惯例,各营都会有三到五天的口粮。即使辎重营毁了,也不会立刻断粮。等蜀军吃完这些口粮再谈,会更容易一些。

两天后,马岱率三千骑兵赶到方山。他奉孙尚香之命赶来增援,半路上又接到了天子诏书,加快速度赶来,却因为绕道江州,补充给养,还是慢了一步。

周瑜很惋惜,觉得这就是命。如果马岱早到几天,祖郎也不至于阵亡。

周瑜命马岱率领骑兵赶到方山之下,来回奔驰了两圈。

三千西凉精锐骑兵,其中还包括三百甲骑,不用打,仅是看着就让人胆寒。方山上的蜀军鸦雀无声,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曹仁两次建功都是利用骑兵的优势,如今不仅没有优势,还要面对吴军的甲骑,就算是再自信的人也没底气说话了。

又过了一夜,邓芝奉命上山劝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