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回到太初宫的时候,朱儁和郭嘉联袂而来,一边走一边争论。虽说笑容满面,客客气气,态度却很坚决,寸步不让。

刚刚入座,还没坐定,朱儁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大王,臣以为当先定关中,关中乃是京畿所在,腹心之重,稳定关中,便能稳定天下。并州不过是疥癣之疾,大可缓一步处理。”

朱儁话音未落,郭嘉便笑道:“大王,臣并非反对朱公的意见,只是觉得并州离洛阳太近,有俯冲之势,不解决并州,洛阳不稳。且大军已经就位,理当一鼓作气,四路围攻,不让并州世家有喘息之机。若是先取关中,待并州稳定,再攻怕是不易。”

孙策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急。收到军报之时,他就知道会有争论,否则郭嘉不会这么急,连等他回来都等不及,派辛韬去送信也是不动声色的提醒。鲁肃迅速平定河东,已经足以周瑜、太史慈相提并论,比沈友的战绩还要更耀眼一眼。如果围攻并州,鲁肃不仅可以独当一面,取胜后更是进军关中的不二人选。

如果现在就取关中,虽然鲁肃还是第一人选,但并州的战功却是拱手相让,只能看着沈友、朱桓等人建功,他的优势并不明显。朱儁提议先取关中,很难说没有私心,沈友、朱桓、徐琨可都是江东人。

如何平衡不同派系的利益已经成了军事行动策划时不可避免的考虑因素,军师处制订方案时吵得面红耳赤,大多为此。上次几个汝颍系的参军被外放,这股歪风才算压制了一些,争还是会争,只是不至于那么明目张胆,意气用事,就像此刻朱儁和郭嘉,明明有私心,却藏得很好。

“河东新定,又正是春耕的时候,暂时不宜有大举动。关中也的确需要人,让吕蒙留守河东,鲁肃移驻长安,配合杨修稳定关中形势,秋收后再考虑对并州用兵。在此之前,相关的准备工作可以先安排,让辛毗暂时停在河东负责。关中有杨修,有贾诩,应该没什么问题。”

第2330章 疑神疑鬼

朱儁和郭嘉面面相觑。孙策这个决定像是折中,偏偏结果都不是他们想要的。

两人犹豫了片刻,朱儁主动说道:“大王,鲁肃与辛毗配合默契,突然分开,是不是合适?”

“只是暂时分开。”孙策呷了口茶,又道:“朱公,奉孝,孤有个想法,在都督处、军师处之外,再设一个军情处,专门负责处理军情,你们以为如何?”

朱儁抚着胡须,沉吟片刻,点头附和。“臣以为可。如今战区越来越大,军务越来越复杂,诸事都由军师处处理,郭祭酒肩上的担子太重,是该有人分担一些。术业有专攻,于国事有利。”

孙策转头看向郭嘉。“奉孝,你以为呢?”

郭嘉笑笑。“就算大王不说,臣也有此建议。最近建业城内外暗潮涌动,军师处的细作营忙得没日没夜,国渊半个月内磨破了两双鞋,瘦了七八斤,再不调整人手,臣担心他会累死。单独设立军情处,负责军情收集、分析,军师处专心制定形势推演,军事规划,各司其责,效率会更高。臣建议,这第一任军情处祭酒就由国渊来担任。”

朱儁诧异地看了郭嘉一眼。他知道郭嘉虽然是汝颍人,却对汝颍系的利益不太上心,对吴王的忠诚毋庸诲言。可是他推荐国渊出任第一任军情处祭酒,还是让他有些意外。国渊是青州人,这要是让汝颍系知道了,肯定要骂人。

孙策不置可否。他对郭嘉本人没什么疑问,但是他知道郭嘉也不是一个人,他背后站着一大群人,很多事情不能不有所顾忌。郭嘉推荐国渊出任军情处祭酒,很难说不是以退为进,青州系的力量还有限,国渊在军师处的资历不够,怎么也轮不到他,越级超擢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