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沉吟片刻,抬起眼皮,看向郭嘉。“奉孝,你倾向于哪个方案?”

“臣倾于向方案甲,让太史慈、公孙度扫荡草原,釜底抽薪。”

孙策捻着手指,一点也不奇怪。军师处针对兖州战况进行了方案调整,提出两个方案来应付秋后骑兵力量的变化,一是由太史慈、公孙度主动发起进攻,扫荡草原,迫使草原上的鲜卑人、乌桓人不能南下;二是调太史慈、公孙度到青州,增强朱桓的骑兵实力,正面击败董昭,夺取兖州。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第一个方案的好处是牢牢把握主动权,解决根本问题,缺点是风险比较大,深入草原,一旦捕捉不到对方的主力,无法实现以战养战,很可能不战自溃。第二个方案相对稳妥,在青兖决战,缩短了补给线,可以将消耗降到最低,缺点是兵力太多,超出了朱桓的掌握能力,锻炼他的目的可能会落空。

纪灵受挫,看起来和朱桓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也是他掌握能力不够的一种体现。孙观、昌豨不听纪灵的命令,本质上是纪灵心里也有抵触,如果是他亲自率领中军出战,结果不会是这样。让朱桓负责兖州战事,有意见的人很多,只是没有直说罢了。吕范、纪灵是九督中实力偏弱的,朱桓都不能完全掌握,实力名望仅次于周瑜的太史慈出现在兖州战场,势必造成离心。

对孙策来说,让朱桓成长起来,与沈友一样成为江东系的支柱,这个目的要比拿下兖州更重要。这不仅是他掌握军队的关键,也是稳住江东的关键。江东不仅不能乱,还要深化改革,将隐患逐步清除掉。

郭嘉是他的亲信,深知他的心思,所以直言不讳的提出了建议。

孙策沉吟良久,说道:“将两个方案都发去,听听太史子义的建议,择其便者而行。”

“喏。”

郭嘉起身退了出去,孙策又想了一会,示意陆绩传下一个人。陆绩出去不久,领着凉茂进来了。九月的建业还是很热,凉茂穿得也有点多,满头是汗,一边走一边用手帕擦汗,但作用有限,额头油光发亮。

“你很热吗?”孙策倒是习惯了,没什么感觉,顺口问了一句。

凉茂下拜行礼。“昌邑凉茂,见过大王。茂虽热,心中却冷。”

孙策瞅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不说话。凉茂出发的时候,满宠就用六百里加急送来了消息,详细说明了凉茂的身份、脾气和来建业的目的,而且他又刚刚收到朱桓的军报,知道凉茂要为之求情的那些家族已经被扒了房子,夺了产业,生米煮成了熟饭,除了是否赦免那些按规矩当没为官奴婢的人,凉茂说什么都晚了。

孙策伸手示意侍者取冰饮来,自己取了一杯,却没有请凉茂。既然凉茂敌意这么浓,他也没有必要给他脸,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看着孙策手中凝着水珠的冰饮,热得嗓子里冒烟的凉茂更觉得五心烦躁,却又不好多说。他既不是孙策的臣民,也算不上孙策的朋友,说使者吧,似乎又不太合适,孙策如果客气,自然最好,孙策不客气,也无可指摘。只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他和满宠是好友,满宠知道他的能力,不会不向孙策推荐,孙策这副神情自然是对他没什么兴趣了。

孙策一向以知人著称,用人不拘一格,所以麾下人才济济,兖州籍的也不少,前有满宠、高柔,后有兖州名士毛玠,和这些人相比,自己的确没什么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