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跟了上来。“大王又教导出一贤才,点化之功,堪比圣人。”
孙策转头看了张玄一眼,估计张玄说的是诸葛亮,看来诸葛亮顺利通过了军师处的答辩,而且震慑了这些眼高于顶的参军们。张玄作为张纮的儿子,一向很少如此夸人的。他和诸葛亮都算是徐州人,诸葛亮出类拔萃,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第一个赶来报喜也是理所当然的。
“谁啊?”孙策故作不知。
“孔明。他的答辩太精彩了,待会儿大王看纪要便知,反正臣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孙策笑了。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仲远是不是也想外出历练一番?”
张玄连连摇头。“大王,臣愚钝,没有孔明那样的才华,还想在大王身边多积累几年,将来外放,哪怕是做一任县令丞也能应付得来,不至于为大王抹黑。”
孙策哈哈一笑,也没多说。张纮是首相,张靖已然外放,在任城督纪灵麾下任军师,张家父子的前程一片光明,作为次子,张玄的确不宜提拔太快,以免招人非议。况且张玄启蒙时,张纮正游学京师,对他的教导不够,张玄的能力比起其兄张靖来的确有所不足,多积淀一段时间也是必要的。
“厚积而薄发,你会有一鸣惊人的时候。”
“谢大王谬赞。”
第2021章 吃货君臣
孙策来到殿中坐定,张玄已经准备好了答辩的记录,端端正正的摆在案上。
孙策知道诸葛亮应付得来,但看了记录之后,还是很欣慰。如果不是考虑到张玄就在面前,他几乎要拍案叫好。让他去做这个答辩,未必能做到如此地步。
当然,这和他那日在紫金山上的点拨也有关系。若非放下与陆议争雄的心思,诸葛亮也做不到这么从容,从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荆州战事可能的走向,以及让李通、娄圭参战的必要。
诸葛亮还是坚持最初的建议,但他的用意和出发点已经悄悄的变了。如果说之前是想借机参与其中立功,更多的是为个人功业,那现在则是服务于战局,考虑更多的是整体利益。
他建议李通、娄圭参战有两个理由:
一是磨合李通、娄圭与甘宁,为正式进攻益州做准备。仅凭甘宁是无法完成从长江进攻益州的任务的,安排人配合是必然的事,娄圭长期镇守夷陵,又有智谋,李通长期镇守南郡,作战勇猛,无疑是配合甘宁的最佳人选,但他们脾气不合,之前还有作战的经历,如果不加以磨合,很难保证他们会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