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前提,再加上两人之间的感情基础,说服起来并不是非常难。明白了孙策的用意,周瑜的心结自然就解开了,气氛也渐渐融洽起来,恍惚之间,又有了几分当年的亲近默契。
“伯符,攻城易,攻心难,攻天下人心更难,你要对付的不仅是天下世家,更是天下读书人,这个难度一点也不比夺取天下小。”
“是啊,的确很难,也许此生都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像贾生一般。不过任何事总要有先行者,时势可以造英雄,英雄也可以造时势,不努力一下,怎么可能知道有没有机会?”
第1547章 英雄造时势
孙策与其说是劝周瑜,不如说是给自已打气。
他清楚自己的愿望有多么超前,也清楚自己将要面临多少困难。先行者不好当,能享受胜利果实的先行者寥寥可数,绝大多数的先行者都成了烈士,肉体上的,精神上的。他们也许能得到后世人的追思,在当代却是毁誉参半,难得善终。
汉代独尊儒术已经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形成了无数以经学传家的世家门阀,这些世家不仅通过经学入仕,还通过所谓的家法、师法形成对教育的垄断,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就算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在其中,至少也有一半,以门生、故吏的形式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经学是没落了,玄学兴起,但这是一个持续几十年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想缩短这个过程,而且想要改变儒门自我更化的方向,绝不是一件说起来那么容易的事。时机不成熟,努力越大,反弹越强。
贾谊和董仲舒相差几年?如果贾谊没有早死,估计就没董仲舒什么事了。
改造思想从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只会适得其反。更大的问题是他自己只知道目标,或者说他觉得应该往那个方向努力,却不知道那个方向能不能达到,更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即使是他自己有时候也说不清楚真正的精英阶级应该是什么模样,因为他也不是精英,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他对政治的了解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避免地要倚重这个时代的精英,比如郭嘉,比如周瑜。尤其是周瑜。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如果不是机缘凑巧,周瑜都更像逐鹿天下的那一个,他也好,历史上的孙策本尊也罢,应该给他打工才对。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知道周瑜,周瑜不知道他的底细。所以当初能用争霸天下来忽悠他,现在争霸已成既成事实,他必须及时提出更高远的目标,既让周瑜有继续向前的动力,又让他觉得困难重重,非自己所能达成,只能听他的指挥,无心他顾。
什么叫领袖?领袖就是把自己的目标变成更多人的目标,一起奋斗,抛头颅,洒热血。
好吧,听起来有点像搞传销的,但理就是这么一个理。
“英雄造时势。”周瑜沉吟着,眼中有星光闪现。“什么样的英雄才可以造时势?”
“当然是真英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