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何礼不合?”
“我还不知道天子所说的联姻是什么方式,是想娶我妹妹呢,还是想让我尚公主。娶我妹妹吧,我孙家据说是舜帝之后,为土德,会不会应了谶言,对大汉火德不利,招人非议?如果说让我尚公主吧,我有婚约在身,让公主为妾好像也说不过去。有此二者,我觉得朝廷这事办得不合礼啊,张公,你说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挑拨我们君臣,别有所图?”
张昭也皱起了眉头,沉吟良久。“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
第1200章 欺之以方
对张昭等人相处,孙策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了解他们,他们却不了解他。在某些具体的事务上,也许他未必比张昭等人处理得好,可是他们会怎么考虑问题,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孙策大致能猜得到。
张昭希望各得其所,朝廷得良臣,孙家得富贵,他们也能跟着留名青史,所以他力主孙策接受这桩婚姻。但张昭绝不希望这是一个圈套,一个针对孙策的阴谋。孙策也许有不少毛病,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明主。胸怀大志,礼贤下士,关爱百姓,具备任何一点都不容易,更何况孙策还兼而有之。
会不会是阴谋?不好说,但这件事设计的味道很浓。张昭虽然不是擅长阴谋诡计的人,也有所察觉,只不过一开始他觉得孙策不会答应,所以朝廷用一点手段也可以理解。现在孙策并不反对,反而有求之不得的感觉,只是担心此事于礼不合,那朝廷的手段就显得太刻意了。
刻意,就存在别有用心的可能。朝廷内部的势力有多复杂,张昭心里很清楚,诏书虽然是天子所出,但意思究竟是哪一方的意思,张昭也说不准。
人就怕想,没事都能想出事来,更何况本来就有事。
张昭越想越复杂,脸色也有点难看起来。他甚至怀疑赵昱在其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有利用他的嫌疑。赵昱依附刘和,而刘和被孙策、陶谦挤压在下邳、广陵一带,又与袁绍有着牵扯不清的瓜葛,他和朝廷里的某些人联手对付孙策的动机太强烈了。
孙策看着张昭的脸色变幻,有滋有味的品着茶,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君子可欺之以方。张昭兴师动众的来,准备却严重不足,他才说了几句,还没拿出杀手锏呢,张昭就溃不成军了。此人可以经国,不可以用权,明矣。换作张纮,绝不会如此轻率,自然也不会如此被动。张昭后来被孙权羞辱,固然是孙权绝情,他自己也有责任。性格决定命运,他这个性格其实不太适合生于乱世。
“使者还没到,一切都是猜测,等使者来了再说也不迟。”孙策主动错开了话题。他已经派顾徽赶去浚仪,应该能抢在马日磾之前赶到。孙坚会怎么决定,他还没什么把握,如果孙坚坚持与皇室联姻,他也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长安那么远,一来一去就是两三个月,几个回合拖下来,这事也许就黄了。
张昭嗯嗯了两声,抖擞精神,准备再战。“那令尊去长安任卫尉之事,将军有什么看法?”
“诏书里还有这事?”
“听说有。”
孙策托着腮,做沉思状,故意不看张昭,免得他尴尬。刚才问你赵昱去长安干什么,你回不知道,现在却连诏书里说什么都一清二楚,赵昱显然不是听来的这么简单,他很可能涉及较深。看来还得尽快把丁冲弄回长安去,朝中无人不做官,总是被动应付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