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世代奢侈成风,凭的是什么,难道是他们家节俭持家、勤劳致富?当然不是,是他们侵占的土地带来的财富,田产就是何家的根基。如果被孙策夺走他们侵占的土地,何家当然不至于饿死,但他们再也别想过这种奢侈的生活了,连眼前这种饭菜都未必能顿顿吃到。何夔没有谋生之道,又得罪了孙策,想在孙策治下谋一事都难,哪个不长眼的太守、国相敢逆孙策之意,非要除何夔为吏?
孙策是不杀何夔,但这比杀了何夔更狠。
何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气得面庞扭曲,却不肯服软。“将军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俯首吗?夔虽是书生,不稼不穑,不工不商,却也不是将军说的这般无能,纵使你劫我家产,夔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孙策摇摇头,慢条斯理地说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何尝有逼你俯首之意?天子西迁,州郡割据,战事连绵不休,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每一粒食都弥足珍贵,我可不想养闲人清客。”
“闲人?清客?”何夔气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何夔就算再穷,也不至于要到你这儿做闲人清客吧。
“听起来,足下似乎不以为然?”孙策咧嘴一笑。“敢请足下自述其能,看看你都有什么样的本事,能够自食其力,甚至能养活一家老小。”
何夔不屑一顾。“道不同,不相为谋。夔自有安身之道,不劳将军费心。”
“不愿说?我看你是无话可说吧。”孙策嘿嘿笑了两声,不紧不慢地来回踱着步。“不如我为足下谋划一番吧,若有不周全之处,足下再补充不迟。”
何夔斜睨着孙策,冷笑不语。
“天生四民,士农工商,各有其能。刚才足下也说了,不稼不穑,不工不商,想必是以士人自居,不愿做劳力之人。这也无可厚非,读书人嘛,谁不想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劳心者。不过这劳心也各有不同。圣人说,学而优则仕,为官牧守一方,理政治民,以俸禄自养,乃是第一等的选择。不过你年近不惑,尚未入仕,现在让你做令守吧,你没这本事,让你做掾吏吧,你又没这经验,更拉不下脸与一些年轻后生共事,所以这仕途你怕是不行。”
何夔脸色微变,眼神复杂起来。他本来觉得希望最大的就是做官。他是名士,又是读书人,还有党人的背景,出仕为官是最正常不过。一直以来,他之所以没有入仕并不是他不能做官,而是他不想做官,至少他自己是这么想的。袁术请过他,被他拒绝了。可是听孙策这么一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名声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用,到目前为止,除了袁术之外,没有其他人辟除他也许别有原因。
为什么?也许正如孙策所说,他除了名声,什么也没有。对大部分人来说,仕途都是从郡县开始,要么是太守府、国相府为吏,要么是在县寺为吏,积累一些政务经验后,或是被举荐入朝为郎或者尚书,或是直接外放做,从县令长、丞尉开始做起,再不济也是到州郡为吏。
可是他年近不惑还没有入仕,一点经验也没有。他以前觉得是未遇伯乐,现在才知道更可能的原因应该是他不是千里马。让他做令守,他没有经验。让他为吏,他也未必拉得下脸,和一些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一起共事,高不成,低不就,没法安排。
孙策接着说道:“不做官,还可以为学。只是教授门徒名高而利薄,满足不了你的精致生活,况且你学问一般,恐怕难以开宗立派,也不会有人愿意拜在你门下,想学马融也没那机会。你也就在我这样的武夫面前摆摆谱,真有本事,敢去汝南郡学授一课吗?”
何夔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他的学问他清楚,真要去了郡学,做学生还行,做教师会被学生轰下来的。现在的汝南郡学祭酒程秉是大儒郑玄的弟子,学问远非他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