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者端来了茶水,孙策取过一杯,捧在手中,看着魏腾。扬州的形势,他已经大致有数,心里的地图比魏腾这个详细多了。相比于地图,他更关心魏腾的想法。他一直以为魏腾是党人,是袁绍的拥趸,现在却意识到未必如此。在魏腾的心里,朝廷的地位并不低,他与周氏三兄弟不同,属于可以争取的一类人。他赶到石城去支持周昕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乡土意识,而不是为了支持袁绍。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为他解说形势。

“真正的麻烦在这里。”魏腾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图中间画了一条线,东过乌程,中间经过故鄣、宛陵,西到陵阳,又一直延伸出去。“由此向南全是山丘,这里面大大小小的山贼水寇不下百余伙,大者数万人,小者千余人,各据险要,难以深入征讨。如果被人煽动,时时出山袭扰,将军就不能安睡了。”

孙策表示同意。“先生有何妙计?”

“没有好办法,只能预防为主,加强几个重要通道的检查,尽可能的切断南北联系,集中兵力稳住大江沿线,然后行德政,施教化,招抚流民出山定居。”

孙策没吭声。魏腾的办法没什么建设性,只是不知道他有所保留,还是能力有限。见孙策没什么反应,魏腾想了想,反问道:“将军知道这些年会稽出了多少叛乱吗?”

孙策摇摇头。“还请先生指教。”

魏腾掰着手指头说了起来。“安帝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寇掠沿海诸郡。顺帝阳嘉元年,海贼曾旌等寇会稽,杀句章、鄞、郧三县长,攻会稽东部都尉,妖贼章河称将军,寇四十九具,至阳嘉三年才算平定。四年之后,九江贼蔡伯流寇郡界,吴郡丞羊珍反。永和六年,丹阳贼攻没郡县……熹平元年,会稽人许生自称越王,这场战事你应该知道一些,令尊孙将军力战有功……”

魏腾一口气说了十几条,手指头翻来复去地至少用了两遍,听得孙策头皮一阵阵发麻。他知道江东山贼多,但没想到历史这么悠久,感觉这近百年来就没安生过啊。

“将军有没有注意到,绝大部分的叛乱都是这几十年的事,光武明章三朝鲜有叛乱发生。”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那三朝政治清明,守令多循吏,百姓安居乐业。其后阉竖用权,令长多贪浊,赋敛日重,百姓不堪忍受,只能奋起反抗。为了平定反抗,朝廷用兵镇压。用兵就要支付更多的赋税,然后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反抗,贼越来越多,民越来越少。再这么继续下去,江南迟早会遍地皆贼。”

孙策呷了一口茶,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明白了魏腾的意思。对付袁绍派来的扬州刺史,大可以用武力驱逐,对本地人则要行德政,施教化,最好别流血,要不然血越流越多,直到流干为止。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同样也不是魏腾愿意看到的结果。要世家支持他可以,但要给他们好处,不能来硬的。

这大概就是他和魏腾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他们可以合作的基础。

孙策放下茶杯,手指轻叩案面。“先生所言甚是,我也想行德政施教化,做个循吏,只是担心难以如愿。”

“将军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