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的眼角跳了跳,没吭声。他想说孙策不能和曹操比,可是在袁术面前,他这么说和找打没什么区别。袁术可不是什么知书达理的人,惹恼了他,当场翻脸是完全可能的事。他避实就虚,打断了孙策。

“你还没说,我毕生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呢。”

孙策笑得更加狡黠。“先生,你这使命是什么,我就不直说了,但是我可以保证两点:第一,笔墨纸砚,我给你提供最好的,将来你写完了,我帮你传播天下,流芳千古。第二,如果有机会,我可以亲自杀奔长安,不仅将你自己私人收藏的书籍带回来,还要将王子师抢救的那些兰台秘书带回去,供你参考。先生,我说得够明白了吗?”

蔡邕又惊又喜,离席而起,两步跨到孙策面前,紧紧地据住孙策的手。“此……此言当真?”

见蔡邕前倨而后恭,袁术一脸茫然,看看蔡邕,又看看孙策。“伯符,你在说什么?”

阎象摇摇头,哭笑不得。“这孙郎,还真是有些门道。”

第0153章 我有一计

蔡邕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当然是著史。

蔡邕是诗赋大家,被人称为汉赋的殿军。他是书法家,飞白书被评为神品。他是音乐家,焦尾琴是文人雅士喜闻乐道的故事。他的经学水平一流,曾批定五经,刻熹平石碑,传抄天下。

但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是著史。他已经为此准备了很多年,《独断》就是为作史写的一部分札记,是后世研究汉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流放朔方之前,他就写好了十志。如果不是他被王允杀掉,《后汉书》根本不需要等到两百年后由范晔来完成,成为前四史最后完稿的一部。

立德立功立言,对于蔡邕来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立言。立言不是写几首诗就能立言的,那都是小道,不值一提,能让他立言的除了注经就是写一部史书,特别是一个朝代的完整历史。某种程度上来说,著史甚至比注经更接近立言的目标。注经的人很多,但史书通常只会留下一部。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宁愿受腐刑也要完成《史记》,而蔡邕被杀前也表示愿意接受断足的刑罚,只求让他留下性命,完成汉史的写作。

孙策说,我提供给你最好的笔墨纸砚,我为你夺回藏书,还包括王允带到长安的朝廷档案,除了写史还能有什么用处?这是蔡邕的梦想,一听到孙策这句话,他就无法矜持了。何况孙策说得没错,天下大乱,著史又是一项大工程,非十年之功不能完成,不仅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还要有充足的财力供应。长安、陈留都不行,襄阳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

消除了蔡邕的心防,孙策接着询问长安的情况,特别是董卓身边有哪些文臣武将,徐荣、牛辅手下有哪些将领和谋士,有多少人,现在的位置在哪里,他们的粮草由哪里供应,一一问清。蔡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又主动要求进城劝降曹操,避免袁术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增。

孙策知道蔡邕书生气又犯了,就算曹操和他关系很好,但曹操为袁绍出力,一旦蔡邕进了城,曹操知道袁术面临内忧外患,肯定会死守宛城,拖死袁术,才不投降呢。

孙策给袁术连使眼色。袁术还不太明白,阎象却明白了孙策的意思,连忙起身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