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讪讪地干笑了两声,连连挥手。“伯符,你有什么话就赶紧问吧,要不然这老博士又不知道说出什么难听的呢。”
孙策点点头,收起笑容,再次向蔡邕拱手行礼。“蔡先生,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先生出使南阳,是先生自己主动要求的,还是董卓安排的?”
蔡邕沉默良久,一声长叹。“都不是,是王子师的建议。”
“王允?”袁术腾地站了起来。“董卓怎么会听他的?”
蔡邕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嘿嘿,他现在可是董太师的心腹。董太师擢他代杨文先为司徒,封温侯,食邑二千户,言听计从。”
第0152章 书生气
此言一出,孙策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蔡邕可算是汉朝最后一个文豪,他后来被王允杀害的遭遇也让后人为之唏嘘,但是他依附董卓的这段历史也给他带来不少骂名。对孙策而言,蔡邕是个文豪,但也仅仅是个文豪,读书的事他在行,其他的事未必在行,不宜无限吹捧,也不宜求全责备。
可是听到蔡邕这句话,他觉得蔡邕气量太小。且不论王允建议董卓派他出使南阳是不是争宠,他特意点出王允是代杨彪为司徒就有故意挑祸的意思。杨彪是谁?那是袁术的姊夫,四世三公,以忠义著称。董卓入京,最不配合的就是杨家。蔡邕这么一说,就等于把王允摆在了杨彪的对立面。
孙策对王允没什么好印象,但是对蔡邕这种含沙射影的做法也不满。他笑道:“这不是好事嘛,先生应征本来就是迫于无奈,现在有机会离开,何乐而不为?说起来,先生还应该感谢王子师才对。”
蔡邕斜睨了孙策一眼,哼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我的确应该感谢王子师,只不过你如果知道王子师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为他辩解了。”
“王子师怎么了,说来听听。”袁术抢过了话头,连声催促。
蔡邕拂开孙策的手,回到席上,神情冷落,再也没有一丝欣赏的意味。孙策很尴尬,这算什么事,我不过是说一句公道话,你至于这样吗?
不过,孙策很快就明白了蔡邕为什么这么生气。蔡邕说,王允原本是个正义梗直的人,直道而行,视死如归,因此名闻天下。可是自从董卓入京之后,让他代杨彪为司徒,就变了一个人,处处逢迎董卓。年初,天子西迁之后,董卓尚在洛阳指挥作战,长安的事都托付给王允,董卓干的那些坏事里几乎都有王允的参与。
“诸公随天子西迁,并非寡廉鲜耻,为富贵依附董卓,而是扶助天子。为天下事,有据理力争,不惜以身赴汤镬者,如杨文先、张伯慎;有欲手刃董卓,为天下除害者,如伍德瑜、何伯求;有委屈进谏、欲有所匡益者,如荀慈明与邕。但像王子师这样一心依附董卓,甚至与吕布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实属罕见。孙将军,你若不信我,可以等冯子正回来,问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