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宋元宝掐着点在卯时之前赶到尚书房。
先生还没开课,赵熙早读完,用了早膳刚回来,在门口碰上他。
四目相对,年方十三的两位少年眼中神色截然不同。
一个淡漠,一个热忱。
短暂的对视过后,宋元宝先躬身行礼,“见过大殿下。”
赵熙拉回视线,声线微冷,“你便是宋皓?”
“是。”
“是你主动要求住到宫里的?”
“是。”
“去年破了大环山煤矿案,今年协助国公带兵剿匪的那位宋翰林,是你父亲?”
“是。”
“除了‘是’,你还能不能说点别的?”
“能。”
“……”
两人谈话的间隙,上课的先生朝这边走来,拱手朝赵熙行了一礼,目光转向一旁的宋元宝。
赵熙介绍道:“他是新来的伴读,宋皓。”
宋元宝忙给先生见礼。
先生点头示意,让二人进去,要开始上课了。
宋元宝自觉站到一旁,让赵熙和先生走在前头,他跟在后面。
尚书房虽大,但因着宋元宝是伴读,不能随意选位置,只能坐在赵熙旁边。
大概是知道他今日一早来,书本早就给准备好了。
他随手翻了翻,这是一本算学,里面的内容,竟然比国子监的课本还要深奥。
先生讲课的方式跟国子监的学官也不一样,稍微一恍神,就等同于听天书。
这样的书配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考验皇子们的专注度。
宋元宝听课之余,眼尾瞥了瞥旁边,发现大皇子坐得端正笔直,一双眼睛专注在书本上,时不时地提笔记下重点。
对于先生的提问,他也应答自如。
求学态度认真而严肃,身上没有半点纨绔子弟的气质。
宋元宝不禁纳闷,大皇子的自觉性这么高,为什么皇上还要给他找伴读?
就不怕伴读把他给带歪了?
晃神间,旁边传来赵熙压低的嗓音,“你平时也喜欢这样盯着人看?”
宋元宝回拢思绪,发现先生不知何时出去了,尚书房里就他们两人,他将目光挪到书本上,面不改色地说:“我家祖籍在宁州,以前没见过什么世面,乡下人初次接触大殿下,有点激动。”
赵熙:“……”他并没有看出来他哪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