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有人叫:“长途信!”。
林玉婵环顾四周。居然没人去取。
员工们都热火朝天忙制茶。老赵埋首算订单,抬起脑袋犹豫片刻,又低下头。
林玉婵哑然失笑,深感博雅要完。
真是世风日下。容闳的越洋信都拽不回大家赚钱的心。
她提起裙子,跑出去收信。
出乎意料,这封长途信,并不是来自容闳。
而是北京。
-------------------
林玉婵好奇满满,用小刀拆开这一封陌生的信笺,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
文祥夫人潘氏,向她问好。
自从两年以前,因着林翡伦的收养事件,和大潘小潘夫人结缘,间接游说文祥,促成了上海广方言馆的落成,林玉婵就把这
其次,文祥夫人在信里表示,听说林玉婵对外夷之事十分熟稔,于是来信问了不少洋务方面的事,让她尽快回信解答。
林玉婵吃了一惊:“让我?”
第一反应是,朝廷里没人了?轮到文祥夫人来招揽洋务人才了?
随后更是奇怪:“她怎么知道我在做外贸?”
老赵终于算完账,凑过来,细读这封京城官夫人来信,啧啧称奇。
“啊,是容先生引荐的你。”
-----------------------
容闳在美国安顿下来之后,往大清寄回的信件,不止林玉婵收到的那一封。
他还同时发了两封信,分别寄给他的伯乐曾国藩,以及京城总理衙门,通报在美订购机器一事的进展、预计送达的时间、以及请求朝廷做好准备,提供合适的厂房安置这些机械云云。
由于机器定制在细节上十分复杂,涉及许多专有名词和概念,容闳只怕朝廷衙门里无人能懂,军国大事也不好委托洋人,因此在信中提到,上海博雅公司现任总经理林小姐,英文不错,人也可靠,必要时可找她答疑解惑。
曾国藩当时还在忙着杀太平军,这信被他搁置一旁;另一封寄到总理衙门的信,就落到了文祥手里。
文祥看着“公司”、“总经理”、“林小姐”几个词,一个比一个陌生,不知道这几个概念能如何捆绑到一起。他觉得,大概是容闳这假洋鬼子母语退化,才写出不知所云。
好在容闳为求稳妥,写信用的是中英双语。文祥赶紧找来京师同文馆的优秀毕业生,解读信中的英文——
更加云中雾里。气得文祥当场想把那个学校给砸了。
再一看姓名,文祥夫妇更惊讶——这不是最近那个打洋人官司的女讼师么!
不少洋务派官员都订《北华捷报》,以窥洋人动向。这个“民女打洋官司”的趣事,也作为饭后谈资,被津津乐道地议论过几天。
两相结合,就有了文祥夫人这么一封信。表面上是官夫人屈尊问候民女,其实暗含着文祥的意思。
文祥是少见的开明的洋务派大臣,可惜见识有限,活了几十年,没去过江南,没见过大海。听说上海有这么个奇女子,当即令自己夫人给她写了一封私人信笺,询问洋场风貌,以及洋人法庭的律法规则之事。
……
林玉婵从信中弄明白前因后果,兴奋得微微手颤。
这算是“出圈”了!
虽然她对名气并不太看重。因着身份性别原因,很多时候还刻意低调,唯恐“人怕出名猪怕壮”。
但是…若是再有个赐字、题个匾,往咱们大厅里那么一挂……啊呀呀,就算什么都没有,人家的亲笔墨迹也可以直接裱起来……”
赵怀生对人情世故的拿捏一向很准确。作为博雅资深元老,“传统文人”和“新派知识分子”两种身份,在他身上自如切换。
林玉婵偷偷一笑,强迫自己忽略他那些夸张的遐想,扯张纸,开始打回信的草稿。
……
她在信中详细提到了如今华商的竞争困境。如果这封信真能到达文祥手里,并且对他有所触动,能促成推行一些照顾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那么不仅是她,整个上海港、甚至全部条约港口的外贸商人,都能因此受益。
写完信,不忙寄。还得请些文化人过目,确保每字每词,每个笔画,都是合乎礼节的。
------------------
周日,博雅员工自觉加班。林玉婵忙里偷闲,例行去土山湾孤儿院。
上车之前,不忘怀里揣一包糖。
孤儿院旁有个剪刀铺。林玉婵听到熟悉的铁片脆响,探头说:“没错呀……”
她的声音噎在嗓子眼儿,看着街对面的小院,突然全身冰凉。
孤儿院里没有往常的嬉闹读书声。门口横七竖八官差听不懂英文,直接亮刀:“再聒噪,把你也枷上!”
一脸市侩气的德肋撒嬷嬷,此时满面灰败,衣冠不整,戴着枷,跪在地上,脑后插个标,上书“妖妇”。
还有其他几个黑衣嬷嬷保姆,都被当街枷着。
“冤枉啊!”德肋撒嬷嬷沙哑哭喊,“民女冤枉,民女不曾害人啊!上帝明鉴,我们一直规规矩矩的啊……是了,民女信上帝,有法条保护,不能枷我……”
过往行人朝她们吐唾沫,厌恶地叱骂:“你们这些妖婆,洋鬼子走狗,丧尽天良,早该都抓了!我们不懂法条,我们只知道你们不是人!不得好死!”
保姆郭氏大胆分辩:“那几个囡囡是得疫病死的!不是我们……”
“啐!”一个官差踢了她一脚,“还狡辩!有人亲眼看到你们挖小孩心肝!你们等着,早晚上头下令,把你们跟你们洋主子一道砍了!——都是中国人,谁给你们的胆子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半夜老天爷就该降雷劈死你们!老妖婆!”
女教士奥尔黛西小姐带着两个女仆匆匆赶到,正和另一队官差愤怒地抗辩:“她们不是坏人,你们快放了!”
奥尔黛西小姐的通译大概也染了疫,并没有跟在她身边。
官差听不懂英文,直接亮刀:“再聒噪,把你也枷上!”
围观路人指指点点,幸灾乐祸。
林玉婵眼前一黑,一时间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洋人孤儿院挖小孩心肝入药”这种谣言,辟了多少次了,奈何信众一茬接着一茬。别说现在,就是放在几十年后,照样有人信。
可是刚才郭氏说什么,有小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