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4页

沈安盯着他,准备听笑话。

老包年轻时可是个妈宝男,舍不得离开父母,哪怕是考中了进士都不愿意去做官。

包拯回想了一下自己年轻时的事儿,然后见沈安一脸等着看热闹的神色,就一巴掌呼了过去。

沈安机灵的躲了过去,然后担心包拯闪着腰,就伸手去扶了一把。

包拯没好气的道:“促狭!”

“是是是。”沈安见老头子心情不错,就问道:“那些人如何看此事?”

包拯盯住了沈安,直至他有些头皮发麻时,才幽幽的道:“刘展等人……包括司马光在内的一群人,他们如今都聚在了一起……”

沈安突然笑了起来,越来越快乐,最后笑的捧腹。

包拯狐疑的看着他,冷冷的道:“有何可笑的?”

沈安揉揉肚子,很认真的道:“其实某还有别的办法能让大王做成此事……绝不会让官家感到被冒犯……”

“那你为何不用?”包拯觉得这个小子怕是有更大的谋划,他不禁握紧双拳,心中叹息。

“因为某想到了新政。”沈安自信的道:“范文正当年为何失败?追根溯源就是因为人少了,支持新政的人少了。如今官家在位,宰辅们大多支持新政,可反对者却依旧人多势众,怎么办?怎么去拉拢更多的志同道合者?”

新政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赤裸裸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之下,每多一个人手就多一份希望。

包拯看着神采飞扬的沈安,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人是从众的,哪边人多就往哪边跑。可谁的人多?”沈安微笑道:“今日御街之上,不,是整个汴梁都在为了官家的决断而欢呼。那些官员呢?多少人今日激动的热泪盈眶?今日之后,新政这边会多许多人手,原本在中间游离不定的那批人就会站在官家这边,会站在新政这边。包公,某为的是这个,而不是鼓动百姓去胁迫官家。”

沈安欢喜的道:“官家就是因为知道这个,所以只是让某去了宗室书院山长之职。”

“宗室书院很麻烦,容易引发帝王忌惮,所以你去职是好事,也是赏赐。”包拯觉得自己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