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页

现在文武全才可是稀罕货,苏轼连续两次出彩,让大家不禁为之侧目,羡慕嫉妒恨自不必说。

苏轼只觉得一股凉气从大腿那里升起来,然后一路窜上来,窜到哪儿哪舒坦。

我竟然蒙对了?

他想起了在汴梁时沈安对西夏形式的分析,才霍然发现自己说李谅祚必定会来是受了沈安的影响。

蒋佩叹道:“西夏人要来了。”

周围的人都慌了,有人问道:“漕节,咱们怎么办?”

“援军呢?漕节,援军怕是赶不及了吧。”

“来回京城报信,哪怕最快,可也得许久,肯定来不及了。”

蒋佩指着后面的一队骑兵说道:“无需召集,朝中对此早有判断,援军提前出来了。”

陈公弼心中一松,问道:“官家新近登基,竟然这般睿智吗?”

说皇帝睿智总是没错的,可蒋佩却有些尴尬的道:“据说是沈安判断出了李谅祚的动向,然后官家这才派了不少骑兵来。”

和西夏人交锋一定要骑兵,否则进退两难。

陈公弼问道:“敢问漕节,是谁带队?”

这个带队的人会成为总揽战局的统帅,陈公弼低声道:“别是韩相吧。”

蒋佩不自在的道:“不是他,是包拯。”

大家都对韩琦这位名将没信心,可一听到包拯,陈公弼不禁苦笑道:“还是韩相好啊!”

老包没经历过战事,来了不管用啊!到时候谁敢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