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陛下的福,城中各大户无一人出走,皆愿支持陛下抗虏。这两日已将存粮大半数捐出,连带着各家的家丁护院也都拿了出来,说是要替陛下增添人手。”
崇祯听罢轻轻点头,来大同或许真是顺应天意。对他而言,涉及到“缙绅贵族”阶级上的问题都颇为棘手,没有他们钱粮皆是麻烦事,而要想把控他们,仅凭空口画饼、刀兵胁迫是完全不行的。
连京城都丢了,画出的饼能有多大诱惑呢?至于刀兵胁迫,无非是伸头一刀,缩头一刀的事,逼急了大家一起玩完。
因此,需要选一个“代理人”来暂时替崇祯中和这些问题。缙绅翘楚孙宣怀,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且他心怀“国家”之理念,办事踏实且务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崇祯微微调整身形,开口道:“朕亏欠他们良多矣!但你也知道,现在这般境地,朕是想赏却没法赏的。”
“我等办事,上为报皇恩,下为效朝廷,仅此而已。”孙宣怀话说得斩钉截铁,不管其他人脑子里怎么想,屁股是万不能歪得。
“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于大明的人,孙宣怀,你对以后怎么看?”说到这里,崇祯跳转话题,暗指兵事。
孙宣怀当即表示答不上来,恳请陛下解惑。
“大同也好山西也罢,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朕在大同所为种种,都是为了更好地南下。”不等孙宣怀开口发问,崇祯再度开口:“至于如何南下,是朕该考虑的事,南下之后才是你们该考虑的事。朕不妨与你先交个底,倘若朕到了南面,定是要杀一批、抓一批、扶一批的。”
“陛下,这杀一批、抓一批、扶一批指得是?”
“日后你自会明了,朕有意让愿意追随朕的晋商一系取代部分浙商、闽商的地位,替朕垄断皇家海上贸易。”崇祯说完,默默注视着孙宣怀神情。
虽说世风日下,但大明天子一言而决的法理正统还在,虽说这个饼画得着实是大,等于是捆绑所有大同缙绅下死力支持自己,只要得以南下,便有百倍千倍的回报。
商人重利,就连孙宣怀自己,在当初试图说服他人留下时,都起过假借天子之命擅自许以重利的心思,因为他熟知此四字真言。
孙宣怀没有说话,郑重地向崇祯拜了三拜,意在替身后的晋商团体领旨谢恩。
“去忙吧,每个士兵都要照看到,不可让其饿着、冻着。”崇祯语重心长地叮嘱,孙宣怀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