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哈里森·福特、杰克·尼克尔森和西德尼·甘尼斯联袂来访,并且带来了罗曼·波兰斯基的亲笔信,这位因为《钢琴家》曾经与瑞恩闹过不愉快的大导演,信中多次用上了‘深深感谢’这句话。
“梦魇终于结束了,我从内心最深处感激你的帮助。”
信中类似这样感谢的话还有不少,已经老成精的罗曼·波兰斯基也是个聪明人。
随后,北美的主流媒体上,开始出现一些稍稍偏向波兰斯基的言论,相比两个月前好莱坞的群情涌动,这些言论都相当克制,绝对不去触犯公众敏感的神经。
“作为一名获得过奥斯卡奖的著名导演,面对30年前的不堪往事被公布于众,且会引发牢狱之灾,让世人感觉何等尴尬和荒唐……”
“但作为波兰斯基本人,相信并不是一个一点良知都没有的魔兽,这三十年来的良心谴责相一定会让他难过,我们也应该去看看波兰斯基将来会做些什么,怎么做。”
救出人不说,瑞恩还帮对方悄悄的洗地,可以说是标准的好人了,就像他与波兰斯基发生在《钢琴家》上的那些矛盾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已经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商人,考虑问题更多的是基于利益,而不是本身的喜好或者厌恶。
比如,他现在就与一个谈不上多喜欢的人会面,还与对方谈笑风生。
“瑞恩,你应该去从政。”乔治·克鲁尼似乎是在开玩笑,“说不准能入主白宫呢。”
目光从分隔娜塔莉和斯嘉丽花园的围墙上收回,瑞恩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道,“相比白宫,我更喜欢好莱坞。”
旁边的娜塔莉端起咖啡壶,为两人倒满咖啡,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看过样片了吗?”乔治·克鲁尼主动换了话题,“我认为娜特做的相当出色。”
“我也是这么认为。”瑞恩特意对娜塔莉那边竖起拇指,“相信我,亲爱的,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战争反思片。”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乔治·克鲁尼又问道。
虽然他是这部影片真正的制片人,却明白有些权限并不握在自己手中。
“影片会由米拉麦克斯发行。”瑞恩早就有了完整的计划,“从十一月份开始在北美点映,乔治,你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所有的工作必须提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