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页

剧院中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电影的结局早在预料之中,营救成功也是他们早就知道的结果,但其中的宕起伏状态和紧张气氛的渲染,通过连续地铺展,不给人放松的机会,一气呵成最终达到高潮。

“恭喜你,瑞恩。”

掌声渐渐稀落,杰拉尔德首选送上了恭贺,接着更多的人围了上来。

乔治·克鲁尼则成为了全场另一个瞩目的焦点,相当多人围拢在了这位导演界的新人身边,赞美的话同样不少。

影片之后,还有必不可少的新闻发布会。

“尽管片子只是还原了一段拯救人质的事件,不过‘重现’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面对记者对电影主题的询问,瑞恩对着话筒侃侃而谈,“因为它如实地反映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和一段匪夷所思的中东往事,暴戾疯狂的伊斯兰革命,歇斯底里的伊斯兰卫队,一筹莫展的白宫,以及妙想天开的中情局,还有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好莱坞!”

其实话说回来,这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价值观折射片。

好莱坞一干电影人的仗义出手,成就了这部‘电影中的电影’,男主角的勇气和责任让其成为救世主般的英雄,其上司的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让这个‘最好的坏主意’变为成功的现实,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会让人感受到了一股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白宫在关键时刻的决策果断迅速,中情局不像印象中的那样冷冰冰,好莱坞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功利,电影的时代背景虽然阴暗压抑,却让人心中充满温暖,六个公民的生命原来如此重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算是为老美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当然,这是电影中的内容,至于真实的情况如何,有谁会在乎?

只要北美观众喜欢,只要美国人肯掏腰包买票,好莱坞就会制作这种符合市场主流口味的电影。

随后,瑞恩恢复了沉默,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不需要在这种场合出风头,反而是乔治·克鲁尼和一众演员,需要面对媒体宣传自己,增加曝光的机会。

不过,一个明显有着中东长相的记者的问题,引起了全场的哄笑和无数鄙夷的眼神。

他问乔治·克鲁尼,“既然是纪实性电影,为什么《阿尔戈》没有考虑伊朗的立场,从相对公允的视角出发来解读伊朗人质事件?”

这样的问题确实很好笑,无论是乔治·克鲁尼还是其他演职人员,根本就没有想回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