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跟朱能坐在房舍闲谈。
这座草房是几年前盖的,只有三间,一明两暗,由于没人打理,东边的一间已经倒了,他们只能在西边待着。
刘淳眼珠转了转,对柳三道:“吕家晚上就会把钱送过来,我看应该先把院子整修一下,重新盖房,弄得气派宽敞一点,住着也舒服。”
柳三表示赞同,过去他就是太随意了,太不在乎了,弄个舒坦的窝,就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才是当务之急!
倒是朱能,他笑道:“柳小哥,要我说你就去王府算了,大公子可是为了你,没少在王爷面前说好话。王爷又十分赏识你这位郭氏传人,跟着王爷,绝对是前途无量!”
朱能没有预见未来的本事,他就是个普通的护卫,结果被朱棣提拔为千户,在他看来,这就是一步登天了,眼前的爷俩根本无从拒绝。
可刘淳跟三爷,都不是这么看的。
过去三爷或许还会在乎燕王的招揽,现在他想清楚了,唯有自己挣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然什么都靠着别人赏赐,一脚踢开的时候,屁都剩不下。
至于刘淳虽然知道朱棣未来的成就,但他也不准备立刻靠过去,毕竟他和道衍那个和尚不同!
郭氏传人!
要靠着真本事吃饭的!
“那个朱老哥。”刘淳道:“我们郭氏之学,最讲究务实,全是富国裕民的真东西。让我进王府,反而无从施展。不如就在乡下,有辽阔的土地,能够尽情挥洒,请王爷放心,只要我有什么成果,一定跟王爷分享。”
朱能笑了,说实话,对这个“郭氏传人”,朱棣是保持着强烈的怀疑。
道衍当天向刘淳请教《授时历》,请教招差法,刘淳的数学基础还算不错,他给老和尚讲了一大堆,道衍聪明绝顶不假,可他也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郭守敬在算学天文的造诣惊人,刘淳小小年纪,能懂得这些,自然是郭氏传人无疑。
可朱棣想得更全面,刘淳十二三岁,朝廷大军在二十多年前,打进大都,郭家人就没了消息,是被杀了,还是逃到大漠,谁也不清楚。
就算有人逃脱,一定能精通郭守敬的学问?
而且不但精通学问,还调教出一个厉害的传人,并且他们心念着中原,把十几岁的少年放回大明,为老朱家的江山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