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韩部,怎么说呢?照说这样上进的机会我是不改拦跃军的,何况绵州是我省一流大市,如果能够到绵州担任市委书记那也算是大大的高升一步了,可是我和跃军联手很默契,宁陵发展也处于关键时候,我真是有些不舍,另外我也有些担心,如果跃军走了,我能在宁陵呆多久?如果我也走了,宁陵工作也许就要失去连贯性了。”
赵国栋很坦率的一番话让韩度也陷入了沉思。
赵国栋没有矫情,的确,像赵国栋这种一直在安原工作,从基层一步一步到省委常委的干部要继续在安原工作下去的可能性不太大了,尤其是赵国栋如此年轻,前程似锦,中央也会考虑他日后的发展,极有可能就要调整他的工作,而一旦调整,很大可能性都不会再在安原工作了,只是赵国栋的工作调整却不是他韩度甚至应东流能够决定得了,他什么是调整,调整到哪里,这都是中央考虑的问题了。
见韩度沉默不语,赵国栋知道自己猜测得没错,继续道:“韩部,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在我走之后,钟跃军能够继任市委书记。”
韩度笑了起来,“如果你两三年都不走,不是让钟跃军在市长位置上干熬两三年?或者说你就这么有把握自己很快就会离开宁陵?”
“嘿嘿,韩部,这就要看您来替我把脉判断了,我不想耽误跃军,但是也不希望宁陵发展被打断或者耽搁,所以还要请您来综合考虑评判了,也希望您能把我的意见转达给东流书记。”赵国栋很诚挚的道。
“嗯,你最好把你自己的想法和东流书记汇报一下,要尽快,还有钟跃军那里,他会怎么想,这也是一个问题。”韩度点点头。
第四十二章 纠结
韩度的一番关于宁陵人事面临调整的话搅动了赵国栋的心情,以至于连韩冬到来之后他都有些心不在焉,这让韩冬很是不悦。
赵国栋原本是去韩度那里讨教即将到宁陵任职的两个副市长人选情况的,没想到两个副市长的情况还没有了解清楚,却听到这样一个让他有些说不清楚滋味的事儿。眼见得区县和市直机关的干部已经调整完毕,没想到却又面临市级干部要动,不能不让赵国栋有些挠心。
这一段时间心情本来就不太好,土地出让问题上赵国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些让步,出让方案终于定案,即将开拍,包括华拓、汇生、九鼎、华港等多家关系错综复杂开发商都将参加这一次竞逐,加上还有像中洋、金地这样的著名地产企业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可以想象得到,即便是几轮拍卖敲定下来,依然会有无数风波等着自己。
赵国栋想通了,自己可以在这上边让一步,甚至不多过问,但是在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上自己却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他也打算如此做,两条腿走路,尽可能的让避免商品房市场一片繁荣,而保障房建设上却是无法兑现落实的情况,这就需要一个理解自己想法并且能够坚决贯彻自己的想法人来帮自己,钟跃军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而竺文魁能够做到坚决贯彻自己的意见,所以当听到韩度说应东流有可能要动钟跃军的时候,他心里有些乱了。
钟跃军不是没有一点缺点和不足,他在一些重大决策上性格有些略略偏软,而且在知人善任上甚至也不如蓝光和焦凤鸣,但是此人有一条其他人无法比拟,那就是在推动民生事业建设上和自己观点一致,认为经济发展成果理应让群众成为第一受益者。
能在口头上说这番话的人不少,但是能真心实地的付诸实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的人却寥寥无几,仅此一点,赵国栋就不愿意让钟跃军离开。
但是钟跃军是要到绵州去当市委书记,这对于任何一个市长,甚至可以说一部分市委书记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职位。
绵州的经济地位从九十年代中期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都一直当之无愧的保持着安原老二的位置,即便是现在,绵州的科研实力、人才资源储备以及教育体系建设依然是包括宁陵在内的全省其他地级市无法比拟的,其工业基础同样也是全省第一流的,可以说只要把握运作得好,两三年内重新夺回全省第二三名的位置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