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页

当地还有百姓吗?

似乎已经没有了,除了死人之外,活着的女人不是被满清卖掉了,就是被他们掠为奴婢,分赏给有功官兵了。

似乎,许多当地的女子都被卖到了大明……

哎,商人啊!

即便是在大明与满清交战的时候,那群商人也仍然追逐着利润,将满清掠来的女子,卖往国内各地,成为无业次子们的妻子——次子离家,父兄有责任为他娶妻纳妾。但许多人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无业的次子,即便是在有法令要求女子必须在最迟18岁嫁人,否则就要交纳重税的情况下,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女儿跟着次子“受罪”。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欧洲的人口增长有限,不是因为其它,是因为没有产业的次子娶亲不易,不过相比于欧洲,大明百姓的解决办法简单而又粗暴。

娶不到可以买,官府不准买汉人,可以从海外异邦买婢女。所以他们的父兄纷纷为其买异族婢女,名为婢女实际上一买回来,次子就会纳她为妾,然后离家自然也就顺理成章。这也是异族奴婢贸易盛行的原因。民间因为次子对妾室以及富家对婢女的需求刺激了这个贸易。这个贸易以后世的观点来看,无疑是不道德的,但是却远比奴隶贸易更为高尚。

尽管许多传统的士人,认为次子大量娶纳异族奴婢为妾,生儿育女令汉人血脉混杂。但对此朱明忠却一直持欢迎态度。毕竟,有一个番女嫁入大明,就意味着番人少生数人,汉人就多生数人。此消彼涨,对大明的人口增涨是有利的,甚至可以削弱异域的实力,让其人口增加的速度降下去。

这些年不仅有来自暹罗、朝鲜、南洋等地的番女大量流入大明,还大量来自欧洲、中亚、印度、中东等地的番女作为婢女来到大明。她们或是作为豪门大户的婢女,伺候主人起居,满足大明富人对女婢的需求,或是作为妾室,成为次子的婢妾,大量婢女的涌入,刺激了大明的人口增长,使得这几年大明的人口增长屡创新高。

不过这两年,来自西域的婢女越来越少了,这表明当地的土人在清军的屠刀下,已经日渐稀少,甚至许多地方都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既然这柄刀已经没有了用处,那也是时候解决遗留的问题了。

“是时候去解救他们了,不能因为他们民异域番民,而无视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

尽管是因为刀没了用处,所以才要解决遗留问题,但并不妨碍朱明忠用冠冕堂皇的话语,去解释为什么现在出兵。

“所以,我们必须要出兵,出兵解救他们,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

如此义正辞严的话语,自然让李定国连连恭维着陛下仁慈,尽管他也知道,当地已经没什么土人百姓了,可是,冠冕堂皇的话,听起来确实好听,而且大家也喜欢听。至于有没有土人不要紧,重要的是击败了满清,移民西域的陕西乡亲们,又能多得到一些土地。而且有功的将士还能得到分赏的奴婢,毕竟,战后会有大量的有功官兵定居当地,会有许多被俘的女眷需要有地方安置。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榆林城,残破的城墙上长满了野草,城墙的许多地方已经塌陷了,甚至就连城门洞也是摇摇欲坠,大有一副随时可能塌陷的模样。

“陛下,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