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页

对于商办铁路,朱明忠一方是警惕,因为在另一个时空中,“我鞑清”就是毁于商办铁路带来的混乱,而另一方面则又深知商办铁路对铁路事业的推进作用,毕竟,大平洋对岸的美国,在短短几十年内修建十几万公里铁路的成就,足以让世人为之惊叹。可以说,正是依靠着修建铁路,使得美国成功的挤身世界列强,并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铁路本身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因为铁路建设吸收了工业的大部分生产能力,并带动了各工业部门的加速运转。由铁路建设推动了钢铁、煤炭、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这种连锁效应对美国整个经济的全面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在这个时代,朱明忠当然希望铁路能够成为大明工业革命的龙头,至少与纺织业等工业一起,成为工业革命的龙头,刺激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让大明实现工业上的腾飞。

也正因如此,对于更肯活力的商办铁路,朱明忠才会怀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期待着他们能够像在另一时空中的美国同等行一样,集中社会的闲散资本,在短期内筑建起属于大明的铁路网——一个横跨大明甚至连接东南亚、朝鲜以至于中亚的铁路网。

“陛下所言甚是,报上曾人有言‘铁路延伸之处,既是我大明威仪所在’,有的地方固然因为山高路险,不宜修建铁路,但是,为了大明边疆安全,势必需要将铁路修建边地,甚至于即便是不惜工本,也在所不惜,但是……”

终于弄明白陛下想法的张英,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在明白了铁路公司未来的位置之后,明白了铁路公司的主导作用之后,度过“生存危机”的他,又说道。

“但是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不在于眼下修建多少铁路,而在于培养多少与筑路相关的人才!”

第414章 相信

作为京畿所在的中都,除了清河书院之外,云集着十余家书院,除非了这些书院之外,还有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子监,与旧时国学有南北两监不同,现如今大明除了有南北两监之外,还中都国子监,而此时,一都两京三所国子监内监生愈万五千人之多,盛况可谓是空前。加上各大书院,此时的大明,可以说得上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尽管这个高等教育体系与后世的大学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经过十年如一日对实学的推崇,儒学教育在国子监以及各个书院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更多的是实学,当然国子监以及书院里的国学系是个例外。那里的博士与学生仍然在那里学习、钻研着儒家著作,并试图在儒家典籍中找到“真儒”,以恢复儒家本貌。

当然更多的学生却是沉浸于实学之中,不过因为各地府学以及地方书院的实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来到中都,进入这里的预科学校学习,以弥补实学上的差距。

在中都众多的预备学校中,志同学校并不出名,只是一所非常普通的预备学校,不过在中都,他应该是收费最便宜的学校,当然,这里的环境,也很一般。首先他距离中都皇家图书院差不多的有十里路,距离清河书院也有八里,这个距离意味着学生们想要到图书馆看书,就非得走上半个时辰不可。其次,与其它学校都是四人甚至两人的宿舍不同,志同学校的宿舍是12人的宿舍——这里曾是一座小兵营,后来被售出用于办学。所有的一切都是因陋就简,这也是学校收费低廉的原因。

低廉的费用使得这里吸引了很多寒门子弟,也正因如此,甚至只要往这里一站,就能看出他们的家境大抵上都非常一般,就像这教室里的学生,大都穿着洗的发白的生员衫一样。

尽管他们的家境一般,但是大抵上却都非常努力,即便是沐休日,往往也是钻研课业。

来中都整整一年了,摇了一下有些发酸发胀的脖颈,林伯钦看着周围的同学,他们仍然在忙着课业。

“怎么样,看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