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若是移民海外呢?盛世滋丁,他日中国必定是人稠地窄,可海外之地却是人稀地广,若是能将闲丁移民海外,即使是偶有土地兼并,想必也不足为虑,毕竟,田再多,总需要人去种,若是百姓因为无地少地纷纷迁往海外,没有足够的劳力种田,富户自然也就不愿意买地了,毕竟,他们买回来的田,没有佃户去种,最后反倒白白负担朝廷的赋税。这土地兼并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顾炎武这么一说,让王忠孝与张煌言的眼前皆是一亮,他们虽说知道海外移民的好处,却不曾知道它有抑制土地兼并的好处。
“确实如此。”
朱明忠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市场经济循环。
“而且佃户越少,其索价就越高,最后种田反倒就不划算了,自然也就没有愿意兼并土地了,不过……怎么才能让百姓愿意移民呢?”
第225章 文正
如何才能让百姓愿意移民,而且是还是移民到满地蛮夷的海外?
千百年来,对于习惯了中国中心论的国人来说,于他们的眼中,只有中国才是最为富庶的,其它地方都是蛮夷之地,都是不适合生存的地方。像南洋那种地方更是遍以瘴疾的恶地,非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过去?
到那样的地方,甚至比流放更为可怜。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朱明忠才会选择以流放为主要的移民方式,可是这种方法显然长久不了。
所以,如何才能让百姓愿意移民过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古往今来,主动移民者,莫过于战乱,晋时五胡乱华,天下大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衣冠南渡;再到靖康之乱,建炎南渡,皆是人们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衣冠南渡多崩奔,若非是为避乱,百姓又岂愿意离乡?况且,现在天下已经承平,朝廷欲令百姓迁移海外,恐怕纵是有良法,亦不能令其离乡。”
随后王忠孝又是一声长叹,如非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离开这里。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非是迫不得已,谁人愿意离乡?”
这一句“人离乡贱,物离乡贵”,让阁内君臣四人都陷入沉默,他们只是站在那里,谁都没有说话,毕竟这是事实,离开故乡之后,于异地无亲无故,失去了依靠,必定遭人轻视。
“如陛下欲以海外移民,以缓和中原地窄之忧,臣请陛下封宗室建国于夷地!”
在良久的沉默之后,顾炎武面对陛下长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