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年的英西海战之中,英国战舰多为船身轻便的快帆船,除了水手外,不带任何步兵,这种船灵活轻便,更易于转向和突进,正是为了发挥这一优势,德雷克将军才果断的舍弃了‘接舷战’那种落后的方式,在战斗时则采用德雷克发明‘纵队战术’,让舰船首尾相接的排列,用舷侧的火炮不断轰击敌舰,这是海战史上的一次革命,自此以后火炮才取代步兵成为海战的主角,就这样在战争还没开始前,西班牙舰队覆灭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好了。而现在……”
指着港口泊区上的一艘艘小巧的单桅纵帆船,这些只有百余名水手的小型军舰,正是忠义军的主力,那是二十二艘的只有12-14门炮的小型军舰,它们的体积或许很小,但是相比于美西海战时的快帆船,这些排水量不超过200吨的小家伙,无疑更为灵活、速度更快,而且也更适合这一战术。
“我们就像当年的英格兰海军舰队一样,或许我们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所以,我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寻求战术上的突破,通过领先于敌人的战术去赢得未来的海战的胜利!击败您的敌人!经略!”
随后,他的话锋又是一转。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数量上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解决木料的问题!”
第175章 回家
尽管起伏的海浪卷动着港湾岸边的残雪浮冰,但这海湾却未曾结冻,一艘艘中式的、洋式的帆船,舶于港湾间,任由那风雪吹打着。在起伏的海浪中,数艘千料海船驶入了这片郁洲岛与连岛之间的海湾,径直驶进了港湾之中。
“这里便是大明了!”
置身于船艏的宋明泰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非但他如此,这船上的水手大抵也都是如此,这些来自朝鲜的水手,从未曾想到,有一天居然可以重回大明。
“快看,是我大明的旗!”
尽管风雪遮挡了视线,但是在进港的时候,一个眼尖的水手,仍然有些激动的指着港口处的旗帜,那上面清楚的写着“明”。
“爹,你老看着了吗?咱回家了……”
又有一人抱着胸前的陶瓮放声哭喊着,此时这船上大都是一片哭声。
这些船上的朝鲜水手,大都不是朝鲜人,他们都是明人,当年清虏入关后,不愿剃发为奴的他们,便带着家人滔海东渡至朝鲜,甚至这些船也是当年他们滔海东渡时带去的船,原本这些船应会腐朽于港中,可谁曾想在几个月前,一个消息传开了——大明没有亡。
大明非但没有亡,而且又重复了南都,并且斩尽了十万清虏,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整个朝鲜上下尽一片欢喜。尽管朝鲜早已降清,成为了满清的臣属,但是朝鲜上至国王下至百姓,无不是心倾于大明,骨子里仍然视自己为大明的藩属。原本他们只以为大明亡了,只能在每年三月祭先帝的时候,泪流满面的为故国沦陷而哭泣,但现在,大明仍在!
“大明,真的是大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