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叨着这个名字,朱明忠暗自寻思着,
“等开春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采叶制茶了!到时候,就把柿叶茶定为‘海军饮料’。”
有了柿叶茶,也许太平洋就不再是危途,尽管在这个时代的海上航行无法测量经度,但是却可以通过测量纬度直航北美。
“直航北美需多长时间?需要准备什么?”
柿叶茶可以解决维c的问题,这样一来,也就排除了败血病,只要有足够的食物,移民船应该就可以顺利的到达北美海岸。
“如果再有飞剪船的话,也许会更快一些,一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
不过让朱明忠遗憾的是,在手机内存贮的资料中,并没有飞剪船的资料,不过尽管如此,对于飞剪船,他倒也不算陌生。它是以速度而闻名于世,或许在历史上,它是作为运茶船而闻名,而对于朱明忠而言,飞剪船的高速却可以改变美洲的命运——有了飞剪船,浩瀚的太平洋就会被“缩短”。
从麦哲伦环球航行驶入太平洋起,经过无数次失败,多少航海家探险家殒命大平洋,才终于在1565年由一位修士航海家乌尔达内塔发现了“黑潮”。该航路于春夏季从菲律宾出发,首先乘西南季风到达日本以东,再借助北太平洋洋流和加利福尼亚洋流,横渡太平洋至墨西哥。但如果这段路程的风向不合作,船只就很容易被风吹到阿拉斯加。从菲律宾到墨西哥一般需要七八个月的时间;而从墨西哥往西行至菲律宾,一般只需两三个月时间。
那么从中国往美洲需要多长时间?肯定不会少于七八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别说是普通的乘客,就是普通的水手恐怕也无法坚持下来。时间是决定往美洲移民的关键。
如果飞剪船能够把时间压缩到两三个月以内,那么一切都会发生改变。浩瀚的太平洋将不再会是天堑,不再会是阻挡中国移民进入美洲的障碍。
前提就是——飞剪船!
“这类船的船型瘦长,长宽比一般大于6:1,船首前端尖锐突出,并且是空心的,航速快而吨位不大。由于采用了空心船首,使船在风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减小了船首的阻力。船体后部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平滑过渡到狭窄的圆状船尾。舰船上多采用3-4高桅全装备帆,高桅一般为全船长度的四分之三左右,并且在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使得帆的横向尺寸远远超过船宽,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
回忆着曾经看过的飞剪船的资料,朱明忠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飞剪船”的模样来。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也许,可以先让船厂制造一艘小型的试验船,那怕就是亚飞剪船也行,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
对!
一步步的来,不能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