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科夫愕然:“可美国人不适合打游击,他们没有这个坚韧不拔的意志,你是没看到今天的会议,杜威的部队还未登陆,福斯特已吓得要投降了。”
勃列日涅夫愤愤说:“果然只能搞搞议会斗争,走修正主义道路。”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也摇头叹息:他对守住东海岸一带是极其缺乏信心的,要不是波士顿这10万大军一时半会走不了,他根本不想顶到一线去硬拼。当然,他也承认马林科夫的布置有道理,如果没有10万军队打一下阻击,华盛顿向五大湖地区转进马上就会变成溃散,这样局面更糟糕。
“要把10万部队中的教官抽出来。”勃列日涅夫沉吟道,“斯大林同志有过指示,要把同志们一个不少地带回国去。”
“这不可能!”马林科夫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时跳脚,“没有我们的指挥与介入,这批部队根本不会打仗,2-3天就全完蛋了。”
“那至少把中高级指挥员撤回来。”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点点头:“撤退一批同志吧,把生命浪费在必败的战役中是得不偿失的,不过崔可夫同志,唉……”
“让他留下,给他配好飞机,一旦不利直接跑!丢一个上将指挥员,这责任我们背不起……”
众人沉默了半天,勃列日涅夫试探性地开口道:“我们?”
其他两人都知道他问的在场三人的撤退,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摇摇头:“我们暂时不能走,走了这事情真麻烦了……”
“至少打一打,一枪不放就拱手投降也太说不过去了,能不能打过是军事问题,敢不敢打是政治问题,最好能将局势复杂化、长期化……”马林科夫叹息道。
“谈何容易啊!”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叹了口气,“这10万部队,15万赤卫队能撤下来三分之一就算成功了。”
就在他们讨论战局演变和下一步对策时,轴心联合舰队正在继续南下,马沙尔没去理会波士顿的部队,径直带了部队直扑纽约,到12月5日傍晚,舰队已抵达距离纽约不过200公里的海面上。在此期间,红空军先后出动近百架次前来轰炸,但均被克兰克指挥的机动舰队掩护战斗机击退或击落了,舰队除损失了一条物资商船和一条补给舰外,其他毫发无损。
“明码发电报给纽约当局,让他们立即投降,我们将于明天6点发动进攻!”
12月6日凌晨,没有等到最终答复的轴心舰队毫不犹豫地抵近攻击,准备为大军登陆清扫出登陆场。
为登陆方便也为了减少损失,马沙尔选择的登陆地点不是纽约港口而是长岛附近,这里遍布的都是富人区产业,杜威虽有心阻止,但最后也只能狠下心转过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