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页

在2周的加勒比第一阶段战役中,美军以大量岛屿沦丧、过万部队、1000余架飞机的损失换取的“削弱”战果微不足道:德军仅仅损失了131架飞机,1艘护航航母、1艘货轮沉没,1艘驱逐舰沉没,1艘护航航母、1艘货轮和1艘油轮受了一点伤,其他战列舰零零星星受了一点点伤,整体损失微不足道。

不过在美国飞行员中汇报的战果中,德军损失至少在5倍以上,看上去非常令人赏心悦目:

击沉德军航母2艘;

疑似击沉护航航母、重巡洋舰1艘;

击沉轻巡洋舰、驱逐舰各2艘;

击伤舰队航母、战列舰各1艘;

击伤轻巡洋舰、驱逐舰3-4艘;

击沉各类运输舰4-5艘,击伤另外3-4艘;

另外还附加击落各类型德国飞机近500架。

所以杜威没法对“战果”发火,只能对过快投降进行指责——他认为投降和失守得太快了,根本没达到迟滞的效果。

一干人等在和总统争论具体战况,只有“操作”过夏威夷战况汇报的英格拉姆没有插话,他太清楚这些战报是怎么回事了,哪怕基层指挥官已尽可能地缩小了战果,在他眼里,这些战果报告都是一摊水——至少要拧上3次才会比较干,可这么残酷的话怎么忍心说?说了士气、民心都掉光了?面对太平洋、大西洋两线节节败退的局面,国内舆论完全靠着“战果”这剂强心剂苦苦支撑着,何苦戳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

所以报纸舆论铺天盖地的加勒比海“大捷”,然后就是轴心军越逼越近的实际……

哪怕再不懂军事,杜威也知道情况不妙,所以他计较的并不是战果,而是时间——按照原定计划,这些地区沦陷是要到2月底的,现在才2月上旬,还有半个多月,难道勒令大西洋舰队提前出场?

这是大西洋舰队司令官米切尔坚决反对的,他本就认为2月底3月初投入作战太过于仓促,对前线发回来的战果也抱有深切的不信任,无奈尼米茨为协调陆海关系才定了这个时间点,由于北线形势紧张,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将舰队主力拉到佛罗里达一线,内心完全不想在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去打仗——他和哈尔西是两个风格,现在再提前他认为根本就没法玩。别的不说,新服役2艘航空母舰还没完成海试,飞行员适应性和上舰能力饱受质疑,这两天因为着急加强训练,不断有人把飞机摔在甲板上,气得米切尔七窍生烟又毫无办法。

一堆人反复争吵下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不管怎样,既然德军现在不再向北进攻,那就按原定计划再多等待半个月时间,等舰队准备足够充分后再予以截击,对委内瑞拉守军的要求就变成要扛过一个月……

在参联会的反复争吵中,“哗啦啦”的水声划破了墨西哥湾的静谧,2月11日夜间,也就是日本联合舰队部分主力从特鲁克拔锚启航的同一刻,斯科尓兹内突击队的两艘潜艇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了最危险的尤卡亚海峡,准备去指定的墨西哥坦皮科一线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