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页

这句话打中了里宾特洛甫的软肋:伦敦方面虽然拥戴爱德华八世为皇,但从来也没公开宣布废黜乔治六世的皇位,所以黑猫每次总用朝不保夕的危机感来调侃自己,德国当然能理解艾德礼等人的用意——废黜乔治六世震动太大,不利于团结,现在杜勒斯抓住这点来反击,里宾特洛甫似乎也没太好的办法。

几番言辞交锋下来,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可以看出,在谈判中,里宾特洛甫完全不是杜勒斯的对手,想想也不奇怪:里宾特洛甫是平民商人出身,杜勒斯却出生于政治世家,又当过美国代表团法律顾问,论口才、论对国际法的熟悉程度、论对高层政治的了解,不知道要高明多少。能给里宾特洛甫撑腰的,无非是德军目前在战场上的形势——这比什么国际法和政治惯例都强。

眼看对方脸色发红,再由红转黑,杜勒斯就适时住了口:他不能再撩拨下去了,再折腾下去对方会暴走的,他来里斯本是希望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和德国人争个是非曲直,更不是来吵架的。

“我这次来是满怀诚意,为德美两国真正的和平事业而来。”杜勒斯话锋一转,谈起了他的底线:

第一,欧洲各国在中美和加勒比海的领地予以恢复,但驻军不能超过战前;

第二,德意不能插手中美与加勒比海,但美国答应给一定补偿,具体补偿杜勒斯没说,但暗示不会少于300亿美元无息贷款,期限99年(基本就是不用还的意思);

第三,同意巴拿马运河国际化,但不能驻军,美国也不驻军;

第四,同意大不列颠合并纽芬兰,但不允许驻军,作为交易,美国在爱德华王子岛也不驻军;

第五,南美势力范围稳定在现有范畴,德国不是喜欢玩两个么?美国配合德国把巴西也切成两个;

第六,对欧洲、非洲的领土和殖民地变动,如德国愿意给美国公平的商业贸易机会,美国将完全予以承认,作为交换,北美市场也允许欧洲实力进入;

第七,日本问题由美国单独解决,至少日本占领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是不可接受的,其余远东与印度状况可以“理解”……

第八,美德合作,共治世界,反对布尔什维克;

……

林林总总的意见一共阐述了十二条,基本上代表了杜勒斯上台后对美德停战的新思维,很多立场在原有基础上予以软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美国强调用“经济和资本”而不是用驻军来解决问题,背后的潜台词是希望用美国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欧洲势力挤出去或者实现事实上的对等待遇。

为弥补德国的“让步与损失”,杜勒斯又认为可以给德国经济补偿——他相信德国经济也非常困难,亟待美国资本润滑。

至于日本问题,只要德国不公开插手就行——美国一定要想办法搞定日本,否则今后在大国中说话分量就不响,当然消灭或打服日本是不可能的,迫使日本低头才是美国比较可取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