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页

“西班牙的主要地盘换成意大利,西海岸让给日本人,然后我们也弄一块好点的地盘,在内地扶持一个美利坚国家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我们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国——可以把党卫军美国集团军派回去效力嘛!如果斯大林愿意出兵,把阿拉斯加划给他!”霍夫曼笑盈盈道,“你们先制定一个妥善、可行的方案,等欧盟和《柏林条约》组织正式成立,就把这个计划和欧盟军力部署一起发给各国总参谋长讨论!有关兵力调度要考虑到位,这场征服北美大陆的神圣战争中,我们出50-60的兵力,其余兵力由另外47个轴心盟国一同派兵,哪怕只派个号手,也得给我把国旗亮起来,可考虑作为联合国军的首战!”

约德尔奉承道:“48国联军,啧啧,想起来就激动人心!”

“亲爱的埃里希……”霍夫曼点了曼施坦因的名字,“您将来是欧盟和《柏林条约》组织的军队统帅,如有需要,请您负责指挥这个史无前例的征服计划!”

人称“众帅之帅”的埃里希·曼施坦因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表示:“元首,您是帝国和欧盟的最高统帅!是全德意志人民最伟大的领袖,是全欧洲、全轴心阵营最英明的领导人,我很乐意也很荣幸在您指挥下为这件事效劳。”

第043章 背锅侠杜威(5)

众人一致为元首的脑洞深深折服,这计划还要放给各国讨论,明摆着是放出去准备恐吓美国人,也不知道谁会当内应,但世事无常,万一用上呢?——当初曼施坦因制定从阿登山区横穿用于法国战役的计划一开始不也没人看好么?最后还不是元首力排众议用上了,众人忽然有点期待起来。

当霍夫曼组织筹划高堡奇人恐吓大计时,杜威刚刚完成了新政府班底的组建。

在最引人注目的国务卿岗位上,他任命了56岁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杜勒斯可不是无名之辈,他的外祖父约翰·沃森·福斯特是本杰明·哈里森总统的国务卿,姑父罗伯特·兰辛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国务卿,现在他又出任杜威总统的国务卿,完全继承了家族的光荣传统。

杜威之所以任命杜勒斯为国务卿,一方面是因为对方是华盛顿政治世家中的重要成员,有利于团结更多力量维持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因为杜威颇有自知之明地知道自己在外交领域并不擅长,且总体偏年轻——只有42岁,需要一个老成持重但又不能显得太老的政治家搭配执政,时年56岁、一直负责共和党外交政策制定和对外发言的杜勒斯看上去就非常适合。

说句实话,当过纽约州长的杜威在内政领域非常得心应手,打击犯罪、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的水平和手段也很高明,但对外和军事是其两个软肋,特别是他的年龄,作为总统实在显得年轻了点,在欧洲外交圈子里除非是皇室或勋贵出身,否则42岁能不能混上使馆一秘还是个问题,如果美国实力独步天下可以颐指气使,他当然不用顾忌,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现在受制于欧洲太多,即便心高气傲的美国人也要放下身段。

杜勒斯在这方面的资源就比杜威强很多,他不但与欧洲外交圈子联系很紧密,而且因为罗伯特·兰辛的提携,刚刚年届30就担任了凡尔赛和会美国代表团法律顾问(主持代表团实际工作是自己姑父,这种肥水怎么会流外人田?)——朝中有人好当官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战后,他又在赔款委员会工作,对恢复德国经济和重新武装起了很大作用,换而言之,杜勒斯先生不仅和德国高层很熟,还对德国人“有恩”,这是赫尔之流万万比不上的。

“有恩”这件事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是放任德国、以至于现在世界格局败坏的始作俑者,但高层政治家没人看问题这么狭隘。扶持德国、武装德国是凡尔赛·华盛顿条约后美国为打破英法两国排挤而制定的国策,是得到头面人物和财团一致认可的,杜勒斯只不过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要算账算不到他头上去。且德国最初的表现确实也符合美国的预期,深刻动摇并破坏了英法的殖民体系,迫使他们公开或秘密向美国求援,然后美利坚就可以待价而沽,最后像上次大战一样赢钱个盆满钵满,成就世界霸业。

可惜日本人不解风情偷袭了珍珠港,把美国快速拖下了水,更可恨德国人太能打,不但揍得英法生活不能自理,连体型庞大的北极熊都被打得只剩最后一口气——原本笑盈盈想看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美国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在东西两大洋遭受轴心夹击,而且至关重要的维持通道——巴拿马运河和合恩角航线还被切断了,这让实权派如何不慌张?

启用杜勒斯,和德国人攀一攀交情、缓和一下情绪未尝不是一个好招!

不过杜勒斯就任后的第二天,他提出的第一个议案并不是迅速寻求与德国妥协,而是出人意料地谈到了俄国问题,他表示:“俄国不但与中国连成一气,而且与日本、德国都有根深蒂固的矛盾,虽然双方意识形态不同,但现在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已压倒了一切,我相信斯大林先生对此会采取务实而谨慎的态度,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鸿沟。即便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不共戴天,在双方打起来之前先要把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送下地狱!”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