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页

参谋们立即计算起来:如以30节高速突进,48小时后间距缩小到500海里,如果以27节航速突进,则缩小到近600海里。

“如果敌人分兵,他们的护航航母编队肯定会拖在后面,第三天清晨冢原要解决他们或许还有点麻烦,中午后肯定就没问题。”堀悌吉笑笑,“假设敌军指挥官能在48小时内坚决忍住不分兵,我也不怕,让冢原围上来,我们所有飞机在第3天下午或第4天拂晓释放,一波打垮美国人!总而言之,美国人这次跑不了!而且那时候他想撤都来不及了。”

松田千秋终于放下了心:如果这么打,本方确实占优势,只要控制节奏,小心应对,在48小时内不要让美军舰队(指全舰队)打到自己,第3天就能发挥三支舰队的合力优势去围剿对手。

他忽然来了兴致,问道:“长官,假如您是美军指挥官,面对这局势该如何应对?”

堀悌吉平心静气想了想道:“第一,立即派遣运输舰队往珍珠港送燃油、送飞机,然后由这支舰队护航,这是最优选择——谁说我结束对珍珠港攻略了?夺取夏威夷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如美国人不往夏威夷补燃油、补飞机,接下去他们根本打不了,我在中途岛可是还有陆军和其他后备部队的;第二,次优选择是以堂堂之阵调头,迎击冢原部队,这样还能拼个两败俱伤。你们始终要牢记,夏威夷比一、两支舰队重要得多,如果夏威夷在我军手里,美国人没20艘舰队航母+50艘以上护航航母的舰队组合,再准备死上十万人根本不要想再拿回去。”

松田千秋笑了:现在美国人哪有这么多兵力?就算他们在家里躲上1、2年憋产量,难道日本就不会增加兵力、增加航空母舰了么?到时候往夏威夷堆上3000架飞机、15万陆军,再由联合舰队配合守卫,可保整个夏威夷固若金汤。

“万一美军使用火箭武器呢?这次德国人打巴西用火箭武器效果非常好,我怕再过1-2年美国人也会有。”

“火箭确实很有威力,但暂时还不是决定性武器,目前火箭给我的感觉更像一门射程几百公里的火炮,精度还很差,难道我军将士会害怕敌人的火炮?再说我们也会拥有火箭,目前国内和科尔谈,德国原则同意转让全套技术,索价140亿马克,看能不能还价。”堀悌吉笑笑,“要付钱是拿不出来的,有这么多钱我觉得不如买点航母、飞机、坦克。尖端科技一味靠买怎么行,日本总归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这样才有世界地位。”

“主要现在打仗,时间紧迫。”

“假如双方火力和兵器对等,美国人处于被封锁,被炮轰的境地,他们很快会投降;如果我军来守,有合适将领带领可打到最后一兵一卒,如果你不相信,塔拉瓦战役就能告诉你答案——这是日美两个民族最大的不同,也是我唯一还敢和美国人较量的底气。工业不如人、技术不如人、经济不如人,如果连拼命劲都不如人,还打什么,趁早投降算了。”堀悌吉自我解嘲道,“这话你听听就好了,别去外面讲,陆军马鹿们听了又要头脑膨胀,须知,过犹不及……”

“但如是别的武器呢?”松田千秋压低声音问,“比如,‘仁计划’或‘f计划’怎么办?”

第047章 捷号作战(17)

在1938年德国发现核裂变现象后,日本学界同样注意到这一划时代的信息,著名物理学家仁科芳雄在1939年提出将新发现进行军事应用的可能性。次年,日本陆军经研究认为制造原子弹切实可行,东条英机于1941年5月批准陆航递交的“制造铀弹报告”,指派仁科芳雄带100多名学者进行研究,该计划以仁科芳雄名字的第一个字命名,称“仁计划”。

日本海军不甘示弱,1942年也实施核开发项目,并以“原子裂变”英文单词“fission”首字母命名,称“f计划”,由京都帝国大学提供支持,负责人是物理学家荒胜文策。

1943年,仁科芳雄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研究,但日本缺乏实验需要的铀原料,便在本土、朝鲜、满洲各地寻找铀矿,又向德国寻求帮助。德国对此不能明显拒绝,否则就是告诉日本自己在开发原子弹并反对日本研制——这会影响日德合作,但霍夫曼也不想加快日本的研发进度,便采取了折中办法,告诉日方欧洲铀矿石不多,德国已拿来自己研究,目前比属刚果有铀矿石,对其他国家德国严格限制输出,日本作为盟友不在此列,不过没有现货,要等几个月才能提供给日本,不过价格索取倒不贵。

日本选择了等待,最终在10月份顺利拿到了几百吨铀矿石,这让日方非常满意,连忙运回国研究,今年打下印度后又在当地发现了铀矿,喜出望外地加以开采,很快连上海黑市都能买到铀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