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页

不过德国显然还没像戈达德预料的那样使用意志轮作为发射平台,因为火箭发射前需要起竖和稳定平台,然后还要存储燃料,因此利用油轮改造导弹航母是霍夫曼与专家们讨论后最中意的目标。

4艘满载火箭的油轮主要舱室已改造为导弹和发射地容身场所,最深层的舱室在经过100装甲钢加固后成为火箭燃料储存所在地。一般来说,火箭在燃料灌注前危险不大,风险最大是这批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燃料。所以不但要进行舱室加固,还要选择在夜晚进行灌注避开敌军飞机可能的袭扰。地勤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这批燃料注射到火箭箭体燃料箱中。

德国火箭水平是世界独一无二,如果说喷气机还有英国勉强称得上不相上下的话,火箭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在佩内明德讲话后,困扰德国导弹事业发展的很多问题,诸如资源、材料、人手、发展方向等一一得到了解决,取得远比历史上更突出的成绩。

历史上v2最远不过就打了370公里,现在经改造的v2+可轻松打到600公里,且提前进入实用阶段,实现批量生产。

在发射场试验基地中,有已通过验收、由两级火箭串联起来的超级v2(后重新定名为v4),最远射程1200公里,可从佩内明德基地一直打到挪威外海,预计从10月份开始批量建造,同时在改造该款导弹的潜射性能;目前正紧锣密鼓试验的是两级串联外加4个附加助推器的v6火箭,射程预计2500-3000公里,可以从佩内明德一直打到巴伦支海,是准备放入xxx级超级潜艇的战略潜射火箭,弹头最大承载力5吨——可搭载超级炸弹使用。

使用三级火箭附加4个助推器、拥有5000公里以上射程的v8火箭也完成了有关设计,准备在适当时机展开地面点火试验,根据布劳恩的进度表,预计将在1949-1950年生产出来,弹头承载量同样5吨,不但计划搭载超级炸弹,还准备搭载更高级的核聚变炸弹。

但v5巡航导弹的开发不太顺利,对这款导弹的开发要求是可实现飞机挂载,重量不能大于800公斤,射程不少于120公里且突防速度不低于900公里小时,现在三个目标只能实现其中任意两个。

由于v5不能实现,连带基于v5,准备反辐射的v7暂时也没法实现(重量不大于250公斤,战斗部不少于50公斤,射程不低于60公里)。

从型号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单数结尾的都变成了巡航导弹,双数结尾的都变成了弹道导弹,霍夫曼准备等下一阶段重新推出命名法,把巡航类和弹道类区分开来。

历史上困扰德国火箭的精度问题逐步得到改善,v2+弹道导弹和v3巡航导弹使用了三重引导机制:第一,惯性陀螺仪;第二,敌方无线电辐射引导;第三,本方无线电指令引导,如有必要v3还可加装经改良的红外引导。

同时,这次在v2+弹道导弹上还安装了康拉德·楚泽先生的杰作,使用电子管与继电器组合的z5型核心计算机,运算速度接近800次秒,之所以说是核心,是因为安装在火箭上的计算系统只需要安装给定逻辑进行计算而不需要具备通用编程能力,也不需要完整计算能力,大大简化后可安装在上面,为保密还安装有定时自毁装置。

在德国国内,1000次每秒的通用型z5计算机已在各个核心领域发挥作用了,康拉德·楚泽研究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z6——由电子管和晶体管一并构建,运算速度可达10000次每秒的大型通用计算机,这个被霍夫曼称为“我的退休金”的科研项目现在估值已超过5亿帝国马克,一旦z6制造成功,至少可达15亿马克估值——全德国乃至全欧洲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乃至政府要害部门都用得着,而且是天然垄断的。

改进后v2+弹道导弹的圆概率偏差从早期v2的10-12公里降低到7-8公里,v3因为飞行速度慢,引导效果显然更好,在本方有确切指令可中继引导的情况下,圆概率偏差从5-6公里直接下降到2-3公里。

在火箭兵们快速忙碌的同时,2艘xxi潜艇在萨尔瓦多外海悄悄探出了头——他们将共同组成导弹发射的中继引导,为提高命中精度出力。

“报告长官,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启动。”凌晨2时许,一切就绪的电报终于到了多恩伯格中将手里。他看了看马沙尔,后者微笑的点点头,示意他可以下令。

佩内明德基地负责人、因功被提升为中将军衔的多恩伯格屏住呼吸,下达了“启动”命令,掷矛手战术立即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