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定局势,再想起追击这件事来,442团已边打边退,找好了十分有利的阻击点,而且还能就近得到美国陆航的掩护。
得到克拉克调拨的坦克营和反坦克歼击营后,这道临时扼守的防线已非常坚固,这也是杜拉特政府只能勉强控制三个州的原因所在:往北有美军的阻击防线,往南是美洲共和国的地盘,往纵深展开又没有足够兵力。
在前两天的试探性进攻中,绍肯已让部队发起了冲击,但美军应对有方,虎式加fw-190的组合尚不足于攻克这道防线,原本他希望克兰克或欣茨能用舰炮帮助他清洗一下——思路和克拉克一模一样,还没等舰队动身又接到了美军主力舰队逼近的消息。
绍肯也曾研究过从山区里绕道,先不说路好不好,光距离他就受不了——足足要迂回170多公里,迂回还不见得一定能成功,万一美国人在小道上也有埋伏呢?哪怕没有埋伏,美军空袭也是件很可怕的事。
在南美打仗他明显感受到与东线的不一样之处:美军陆战水平真是稀松平常,别说不能与俄国人比,比英国人也差好多,最多只有意大利人的水平——甚至意大利如果能拿到这么好的装备表现也会好一点。但美国陆航非常有威胁,自己这支1944型部队仗着直接指挥fw-190对地攻击机的优势能取得成效,美国陆航就可用3倍甚至4倍的兵力压过来,强行逼退在高空掩护的ta-152和do-412,让对地攻击的190不敢肆意妄为。
不过美军也没占到多少便宜,本方的88高射炮和球型闪电也让美国人吃够了苦头。
天无绝人之路,克兰克给他送来了新援兵——休整一新的第508、509重装甲营抵达巴西。
这两个重装甲营明显升级过了,主要装备除令人望而生畏的虎2坦克外,还多了两样重装备:
第一种叫谢尔曼管风琴,德军利用缴获并削掉炮塔的谢尔曼(这些炮塔全在西贝尔登陆艇上服役,每一艘西贝尔级登陆艇背后是4辆谢尔曼的冤魂)魔改出了火箭炮。工程师们曾尝试用4号坦克底盘进行魔改,发现不如谢尔曼空间大、马力足、承载力好,最后全改用谢尔曼。与希姆莱管风琴相比,谢尔曼管风琴很多重要改进。
第一个改进是采用122口径火箭弹,看似比希姆莱管风琴采用的150口径小,但后者长度只有1020,新122火箭弹长度将近21米,细长得多,战斗部装药量将近2倍,最大射程超过12公里,在最大射程时发射纵向偏差400多米,横向偏差150余米,精度高得多。
第二个改进是携带量提升。谢尔曼管风琴拥有36+36管组合装置,一次齐射可以将36管火箭弹发射出去,还可利用自动装弹装置在5分钟内进行再装填,最快可在7分钟之内倾泻72发火箭弹,威力比希姆莱管风琴猛。随便想想就能知道,谢尔曼的承载力和底盘通过性岂是半履带车能相比的?
第三个改进最为重大。谢尔曼管风琴的火箭弹发射管位置位于原炮塔处,安装了液压升降和可旋转装置,可自由调整落点距离和发射角度。一般车载火箭弹都只能向车体前方进行发射,发射距离与发射角度基本固定,但谢尔曼管风琴却可调节,完全可向侧方进行发射灵活应对,极强地增添了作战效用。
每个重装甲营在54辆虎2坦克基础上配备了8辆谢尔曼管风琴。
美军也有在谢尔曼头顶安装火箭炮的改进(称t34管风琴),但由于不放弃炮塔和火炮,其火箭弹威力要小得多也近得多,由于是在炮塔以上部位加装,高度更高、目标暴露得更明显,经德国魔改后的谢尔曼管风琴已是正宗履带式火箭发射车了。
第二种重要装备是谢尔曼球型闪电。主要技术特征和采用4号底盘的球型闪电自行高炮几乎一样,区别在于使用谢尔曼底盘后携弹量增多且速度加快。这是霍夫曼考虑美军空中优势明显而特意拨付给南美作战部队的,之所以用谢尔曼底盘,一来希望与谢尔曼管风琴实现零件通用,二来考虑与美军作战,万一本方零件损坏且无后备,可从美军坦克上拆解零件通用。
每个营配了6辆谢版球型闪电,必要时放平炮口可以执行反一般装甲目标和人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