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远东的地理位置、特征及敌军数量判断,进攻没有200万陆军根本不可能,还必须极大加强机甲力量。”石原莞尔叹道,“关东军只有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但是……”
大家知道东久迩宫稔彦王这句“但是……”是什么意思,德国已把苏联打趴下,如不趁机捞一把,将来俄国人恢复过来还有机会么?只怕关东军那群马鹿又要群情汹汹吧?恨只恨德国人没把苏联军队都消灭光。当然这句话大家不会明着说:日苏是中立关系,凭什么德国要把红军干光?这对德国有什么好处?
“我有个建议……”堀悌吉沉思片刻后说了他的想法。
第017章 帝国夕阳(6)
“我认为目前并不是北进的最好时节。”堀悌吉说道,“印度战事尚未结束,南洋局面一片胶着,太平洋方向美军虎视眈眈,北进既无力量,又无物资,还无友军,只怕重蹈鲜卑利亚战事覆辙……”
鲜卑利亚战事即十月革命后对苏俄的干涉战争,日本当初为侵吞远东和西伯利亚,派兵八万余,前后历经5年,投入军费9亿多日元(1920年代币值)——相当于2年海军军费,可造20条加贺号,最终撤军了事,一无所获。
这笔巨额军费开支最终成为日本极大的负担,使其在一战中赚到的钱大部分都重新流了出去,也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问题如此之大的原因所在。
众人心头一凛,堀悌吉这句话大有指向。
“从德里战况可得出结论,如果敌军拼死固守,我军要付出极大代价。俄国人在平原野战不如德国装甲部队,但守城特别巷战水平不差,否则也不会有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德军在此后再也不打大城市进攻战役,专注野战中消灭对手——这在考察团报告中都有写到。相对德国,我军无论训练水平还是装备都不如,而远东红军又未经欧战消耗,彼此差距远比苏德差距小,故而我敢断定以小部兵力出击会导致失败。”堀悌吉慢条斯理道,“从政治考虑,德国既然选择让斯大林和赤俄存在并拥有亚洲领土,说明德国并无抹杀布尔什维克的意图,道理何在?诸位考虑过没有?”
众人大惊,东久迩宫稔彦王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大家最开始只认为德国顾虑伤亡同时不愿意为欧洲、美国战事分心,但堀悌吉现在的推论却认为麻烦很大。
“这么说。”东久迩宫稔彦王缓缓说了个可能,“德国要背盟?或者要用苏俄牵制我们?”
堀悌吉叹了口气:“背盟短期是不可能的,牵制短期内也不是事实,但随着欧洲与俄国战事逐渐推进,我们与德国关系在发生微妙变化,诸位感受到没有?”
山本五十六等人都脸色沉重的点点头。
日德关系现在来看依然非常不错,即便日本一直推三阻四不肯搞二次西征,德国也没多说什么。预定提供的新型舰载机,购买的虎式坦克、装甲车甚至-262都如期交付了,日本提出要铁道炮、火箭等也予以积极响应,至于石油和其他工业品提供亦十分顺畅。
但有几件事日本高层感受到德国态度的微妙变化: